蒲公英支教团:乡野间播撒希望,与童真共赴双向成长之约

发布时间:2025-08-10 14: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善友 陈嘉乐 杨艳利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怀赤子之心,赴乡野之约。2025年7月14日的晨露还挂在刘范村的稻叶上,河南理工大学“沃土绘自然,筑梦昌乡间”三下乡支教团已踏着晨光集合,带着新一天的期待,在熟悉的村委会大院里开启新的篇章。经过几日的相处,孩子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快乐学堂”,远远望见志愿者,便像一群小雀儿般扑来,拽着志愿者的衣角问:“今天要做什么呀?”那清脆的声音,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倦意。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影

1.晨光里,播撒科学种子

上午九时,科学课“气球动力车”实验登场。当志愿者举起用矿泉水瓶、车轮和气球组装的简易小车时,孩子们的眼眸霎时漾起星光。“没有推它,它能自己跑吗?”细碎的嘀咕里藏着好奇。志愿者们先让大家观察气球充气后的变化:捏紧口时,它鼓成圆鼓鼓的小灯笼;一松手,气流“嘶嘶”喷出,小车竟“嗖”地蹿出去,惹得孩子们跳着拍手。 随后,每个孩子都领到了材料包,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组装自己的小车。有的孩子车轮总调皮地掉落,急得鼻尖沁出细汗;还有的孩子气球总偷偷漏气,却依旧坚持反复调整胶带。当看到自己的小车借着气球的“劲儿”跑起来时,连最腼腆的孩子都咧开嘴,举着车欢呼“这个车会飞呢”。这堂课,让“反作用力”从课本上的铅字,变成了手心里实实在在的温度,科学的种子,就在这指尖的触碰里悄悄发芽。

图为孩子们展示“气球动力车”

2.光影间的家国萌芽

课间许诺的“实验课后的惊喜”,让孩子们扒着门框问了又问。当“那年那兔那些事”的片头在屏幕上亮起,吵嚷的教室瞬间安静了。萌萌的兔子们为“种花家”拼搏的模样,让小家伙们瞪圆了眼睛。有男孩攥紧拳头轻声说“兔子好勇敢”,女孩指着屏幕怯生生问“现在的家,也是它们守的吗”。故事落幕时,孩子们七嘴八舌说着“要好好学习保护家”,那认真的小模样,比任何课本都动人。原来爱国从不是空洞的口号,当童真遇上热血,家国的嫩芽已在心底悄悄扎根。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谈心

3.灶火里的乡邻暖意

中午时分,村里的阿姨特意端来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肉炖土豆,金黄的土豆吸饱了浓郁的汤汁,鸡肉炖得酥烂脱骨,阿姨笑着说“多吃点才有力气上课”,碗里的饭菜混着乡邻的暖意,从舌尖到心底,连汗珠都带着甜。

4.歌声里的诗意相拥

午后三时,翻转讲师祖金雪老师带来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手势舞,让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古诗开讲时,老师化身“诗意导游”,带领孩子们在古诗里寻找熟悉的影子,孩子们则专心致志听讲,认真体会诗中独处异乡的孤独与佳节倍增的思念。随后音乐响起,祖老师的手像蝴蝶般蹁跹,孩子们跟着模仿,起初动作歪歪扭扭,眼神却格外专注。几遍下来,小手跟着节奏起落,像一群振翅的小蝴蝶。学唱《虫儿飞》时,“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童声稚嫩却清澈,有人跑调了自己却先笑场,又赶紧捂住嘴接着唱,歌声混着蝉鸣飘出院墙,惊起了树梢的风。

歌唱结束后,志愿者拿出印着“小小歌唱家”的奖状,孩子们或举过头顶,向身边的伙伴炫耀,或小心翼翼折好塞进裤兜,生怕折了边角,那份藏不住的欢喜,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此刻志愿者忽然明白,教育从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当温暖治愈的手势舞与意境深远的古诗交织,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早已跨越了“志愿者”与“学生”的界限,成了彼此陪伴的伙伴。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互动

5.暮色中的双向成长

等到一天的课程结束,送孩子们回家时,有人哼着《虫儿飞》,有人举着自己画的“兔子”,还有人偷偷把攒了几天的糖塞到志愿者手里。望着他们蹦跳远去的背影,脚底的滚烫、喉咙的沙哑都化作了心头的暖。

图为孩子们展示他们获得的荣誉

从晨光里的实验到暮色中的歌声,孩子们的每一声“老师”、每一个笑脸,都在诉说着一场双向的成长:志愿者带着知识与热忱而来,却在乡野的纯粹里,读懂了教育的本质——它从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用真诚唤醒真诚,用热爱点燃热爱。 志愿者种下的是科学的种子、家国的萌芽,收获的却是更珍贵的礼物:原来在守护童真的同时,志愿者也被那份纯粹治愈着,重新学会了何为热爱,何为担当。

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终将像今天的歌声与欢笑一样,在记忆里永远鲜活,如同稻叶上的晨露,折射着永不褪色的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善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