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深入探研非遗技艺,助力大庆芦苇画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08-10 14: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昕燃   阅读 67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22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平野星光”实践团队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芦苇画非遗文化展厅,拜访传承人姚来霞女士的爱人李明辉老师,开展“非遗传承”主题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亲身体验制作工艺、聆听传承故事,深入探索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旨在响应国家文化振兴号召,推动青年一代参与文化遗产传承。

抵达展厅后,李明辉老师热情接待了团队。他引导团队参观了陈列着数十幅精美芦苇画作品的展厅,从山水风光到人物肖像,展现了匠人的巧思。李明辉老师介绍,芦苇画源于民间,以天然芦苇为材,将平凡植物转化为艺术珍品。他特别指出获奖作品《王者之风》运用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芦苇丝绣画法,体现了非遗的创新精神。展厅内的荣誉证书和省委书记视察照片,彰显了国家对非遗事业的重视。

图为李明辉老师指导平野星光团队制作简易芦苇画

精准凝练的核心工艺与创新

在李明辉老师的引导下,团队系统学习了芦苇画制作的核心流程:精选芦苇、麦秸等天然原料,经70-80℃特殊制剂漂洗软化,确保洁白柔韧、色度统一;设计构图后,进行毫米级精度的剪裁塑形;核心创新在于突破传统整片粘贴,独创“芦苇丝绣”技法(国家发明专利)——将原料剪成细如睫毛的丝状,借鉴乱针绣原理,通过长短丝交叉、分层叠贴,极大提升画面细腻度与逼真感;并运用“堆毛技法”营造3D立体效果,辅以灵活染色及画面背景融合工艺,使作品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  

图为大庆市芦苇画工作室王者系列作品 互动体验,感悟匠心

李明辉老师强调“非遗传承重在实践”,亲自指导团队体验从剪裁到粘贴组装的全过程。他穿梭指导,肯定队员构思,并生动建议“房前加鹅卵石、房顶做炊烟”增添生活气息。队员们亲历毫米级精度的挑战,深感精品背后耗时数周乃至半年的艰辛匠心。

以情感为纽带,实现温度的传承

交流中,李明辉老师动情分享坚守数十年的动力源于“热爱”与顾客的情感共鸣。他讲述了一位老人持老房照片定制芦苇画寄托乡愁的案例:团队倾注心血重现家园,老人收货时热泪盈眶。“这份喜悦让我们坚信坚持的价值,”李明辉老师说,“芦苇画是‘有温度的创作’,承载着人的情感与记忆。”此案例深深触动了队员,理解了非遗的人文内核。

图为大庆市芦苇画工作室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创作的芦苇画作品共话未来,青春赋能

体验间隙,团队与李明辉老师深入交流。谈及坚持动力,他表示“热爱是根基”,坚信精耕细作终有回报。他指出非遗传承的年龄断代是瓶颈:“从业者多在40岁以上,年轻人少,大多因初期收入微薄或兴趣不足。”但他对青年寄予厚望:“希望更多人参与,将芦苇画打造成大庆旅游名片,推出文创产品如冰箱贴。”他呼吁青年“用心坚持”,并感谢团队来访带来新灵感。

团队实践成果丰硕

本次沉浸式实践收获显著。“平野星光”团队系统学习了芦苇画从原料到成品的核心技艺,深刻领悟了工匠精神。团队积极履行文化传播使命,实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探访纪实与工艺展示视频,话题“#青年探非遗”引发广泛共鸣,浏览量迅速破万。团队计划返校后举办专题展览,展示自制芦苇画作品,并撰写详实调研报告提交学院,积极推动将非遗文化纳入相关课程体系。未来,团队还将积极对接大庆市文旅部门,探讨合作开展芦苇画线上工作坊等创新传承模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李明辉老师合影离别之际,李明辉老师诚挚邀请团队常来:“非遗需要代代接力,这里的大门永远为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敞开。”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此行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学习,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洗礼。平野星光团队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文化自信”号召,为古老的非遗技艺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印证了李明辉老师的那句箴言:“用心坚持,终将绽放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昕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