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田到富村:厦大嘉庚学院实践队直击摩所营村振兴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09 21: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芯宇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24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彩云红韵・滇情振兴路”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在董佳慧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摩所营村,围绕荷田经济发展展开走访调查,探寻这个传统农业村向生态旅游标杆转型的“蝶变”密码,旨在深入了解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及该村产业发展历程。

图为摩所营村正门图片

一、困则谋变找准特色破局发展困境

摩所营村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点村,享有“荷花种植专业村”“农旅融合示范村”的美誉。当日上午,村党委副书记尹玉芳等三人带领实践队队员走进村庄。与传统村庄常见的脏乱差现象不同,摩所营村街道整洁明亮,青砖白瓦错落有致,处处弥漫着荷花的清香,环境舒适宜人。

图为摩所营村风景照

尹玉芳指着荷花池向实践队队员介绍:“在争取乡村振兴这个项目的时候,第一要涉及到土地的调规,第二个就是需要有规划、有设计的方案,这个就是属于农村村官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因为我们不懂,我们就只知道我们的初心是不变的,就是要把家乡发展好。”摩所营村能一改往日脏乱差的环境,背后是治理方式的转变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凭借这份坚持,该村在发展探索中积极求变,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富民强村”的示范村,争当特色产业赋能乡村发展的实践者。

图为实践队队员听尹玉芳副书记讲解摩所营村发展历程

二、荷风送暖荷花产业激活乡村动能

荷花产业为媒介,以农旅融合为桥梁,摩所营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面对“守着好田吃不饱饭”的困境,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带领村民算清“三本账”:生态账,该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荷花生长;市场账,观赏荷花与食用莲市场需求旺盛;效益账,荷花全身是宝,兼具观赏、食用和加工价值。最终,村里确定了以荷花为核心的特色发展道路,为沉寂的村庄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图为荷花池照片

摩所营村水系发达、土壤肥沃,近年来依托这一自然禀赋,大力发展荷花种植产业,形成了集观赏、食用、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实践队队员在走访中详细了解了荷花产业的发展历程、规模布局及运营模式。

“产业+文化+旅游”的运营模式在摩所营村得到充分体现。村里举办的独特荷花节,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彝族火把节相互映衬,热闹非凡;长街宴和戏台活动则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71.2亩荷塘中,红莲酸甜可口,绿莲清爽甘甜,每到周末和节庆期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这让“荷花朵朵”真正变成了“钞票多多”,蹚出了一条“一花带活全村”的增收路,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荷花池网红打卡点合照

三、荷香溢远协同发展共绘富美新篇

摩所营村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2021年完成了集生态、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村委会积极争取资金,新建了湿地公园、农家小院、特色商业街、文化长廊等设施,全面塑造了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图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龙向实践队队员详述村庄发展情况

在参观走访过程中,尹玉芳向实践队队员自豪地讲述了村庄周边环境优良的原因。她表示,除了项目投入,村里的合理治理也是摩所营村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养老服务、民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推进,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在荷塘治理中,不仅有村干部兜底解难,村民们也自觉维护环境,这正是摩所营村荷香能够远溢的重要原因。从民生保障到文旅体验,摩所营村以集体资产为笔,在协同发展的蓝图上描绘出满满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尹玉芳副书记的讲解下参观荷花池景区

摩所营村荷花为钥匙,打开了特色产业振兴的大门,其“农旅融合、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实践队队员在这片土地上,既见证了摩所营村从“困局”到“新生”的华丽蜕变,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实干的力量与创新的价值。这份感悟将为队员们未来的探索之路注入持久动力。

图为董佳慧老师及实践队队员与摩所营村村干部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芯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