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匠心:挂面、缝纫与键盘组装手工艺体验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09 21: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明杰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李明杰 冯思宇 蒋鑫)为握紧传统手工艺传承脉络的“接力棒”,焐热技艺里薪火相传的乡土温度。7月2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红鹰”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开启了这场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体验之旅。志愿者们深入乡间工坊,从反复揉捻、细致洗面中感知挂面的柔韧肌理,于穿针引线、裁缝合补中触摸缝纫的温暖质感;在键盘组装的过程里,则感受现代手作的精密与巧思。志愿者们以亲身体验触摸不同维度的匠心,为传承手艺注入青春活力。

挂面制作:揉捻间藏着岁月的麦香

当晨光漫进面坊时,志愿者们走进板桥镇曾记手工面店铺时,身上已沁出薄汗。店内不算凉爽,只见作坊里的曾师傅正低头揉面,历经揉面、醒发、抻拉、晾晒,银丝般的挂面终于成型。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将干燥的挂面收拢,按长短整齐码好,取来牛皮纸和棉线,轻轻包裹、捆扎。指尖触过挂面的干爽与柔韧,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细致——既要避免折损纤细的面条,又要让包装透着乡土的质朴。当一束束挂面被系上简单的绳结,或是裹进印着曾记手工面的牛皮纸袋,望着这亲手完成的成品,志愿者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从田间麦粒到桌上美食,这门手艺的不易,不仅在于师傅们要在酷暑中坚持劳作,更藏在每一道精细的工序里,也体现在这最后收尾时,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与敬畏中。

▲图为志愿者对挂面进行包装。 陈明 供图

缝纫体验:针线穿梭里的布艺温情

当午时阳光漫过针线吻在布纹时,志愿者们向着下一处光景走去。几台老式缝纫机泛着温润的木光,踏板轻踩时,机针便随着“咔嗒咔嗒”的节奏上下跳动。志愿者们围在裁缝老奶奶身边轮流尝试,指尖按在布料上,目光追着机针起落,偶有生疏处,身旁便飘来轻声提点。“脚要匀,手要轻,让布跟着机子走。”老奶奶站在一旁,带薄茧的手轻轻覆在志愿者按布的手上,教她们稳住力道。闲聊时她望着转动的机轮笑:“这机子陪我快三十年了,当年在板桥镇走村串户做衣裳全靠它。”当带着机缝纹路的小物件摆满桌,望着那些生涩却认真的针脚,听着老奶奶轻声说“慢慢来,多练练就熟了”,这“咔嗒”声里,既有老手艺人与缝纫机半生的相依,有她把指尖的准头、心里的暖悄悄递过来的温柔,更藏着一份盼着手艺能顺着针线、传到年轻掌心的恳切。

▲图为志愿者体验缝纫。谢雨珊 供图

键盘组装:零件拼接中的巧思碰撞

当脚步轻落时,已是此行的最后一站,阳光似乎懂了这份离别,变得各位温柔。板桥镇的键盘店铺里,木桌上散落的键帽像撒了一把莹白的珠子。志愿者们围在桌旁,捏着键帽对准底座凹槽,指尖轻摩塑料边缘,又对着光细细比对,待轮廓严丝合缝,才缓缓按下。一旁的师傅说道:“如今机器人做键盘做的很多,做的很快,却缺少了手工组装时的用心。”志愿者们望着手下齐整的按键,那缓缓按下的指尖里,藏着的正是这份不将就的认真。此刻,他们手中的动作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对这份巧思与匠心的致敬与传承,也让志愿者们在这喧嚣的时代里,触摸到一份难能可贵的专注与坚守。

▲图为志愿者组装键盘。 陈明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明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