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潮州7月6日讯(通讯员 钟沂、许晓琳)潮州文脉悠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繁星璀璨——潮州木雕、潮剧、潮绣……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国家级与省级非遗项目代代相传,续写着这个古老的文明。为筑牢非遗保护的法治根基,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2025年7月6日,广东财经大学“潮韵飞扬”实践团开展了一场“法治护航焕新篇,人人传承非遗彩”主题的非遗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推广非遗文化、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这不仅是法治知识的传递,更是青年学子以法治力量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群众发放传单并讲解
人民公园作为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流量大,受众覆盖面广,实践团选择来到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公园,手持精心设计的“非遗保护法科普”宣传单,向公园内过往群众进行非遗法治宣传。传单图文并茂,介绍了相关法条与案例,展现非遗及其法治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直面传承现状与困境,重点聚焦群众耳熟能详的潮安区本土非遗——“刘陇醒狮”与“‘林家班’龙舟彩绘”。实践团成员们以这两项非遗为鲜活教材,用当地方言向群众阐释了非遗保护的法律依据、传承人的权利义务,并明确指出侵犯非遗权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的宣传单封面图
实践团成员们巧妙融入了真实案例,“比如,如果有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复制销售带有‘林家班’龙舟彩绘纹样的商品,这就可能侵犯了传承人的知识产权,需要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普法活动将法条与非遗项目结合,吸引众多群众好奇观望、驻足聆听。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群众发放传单并讲解
为了让普法内容更具象,实践团重点展示了潮州市两项非遗项目,让群众在了解法律的同时,更深刻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安刘陇醒狮,师承佛山、汕头一脉,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元素,以其表演风格和技艺闻名,凝聚着数代艺人的智慧与汗水,是迎神赛会中驱邪纳福的寄托,也是潮州人勇敢拼搏、乐观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
图为刘陇醒狮表演资料图
潮州市“林家班”龙舟彩绘,是潮州龙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之笔。“龙凤呈祥”、“八仙法器”……精彩的纹样象征着潮州手工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复一日的练习,一笔一划的勾勒,不仅止于装饰龙舟,更是以其独特的纹样与色彩展现地方文化内涵。
图为“林家班”龙舟彩绘现场图
此次“非遗普法进公园”活动,获得了潮安区志愿者协会及现场群众的关注,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制作并发布了“‘无讼非遗’下的非遗传承与发展”线上主题问卷,收集了超80份有效答卷,提升了公众关于非遗法治化保护的认知水平。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广东财经大学“潮韵飞扬”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深感普法与非遗保护的使命在肩,团队将继续探索创新方式,深入基层开展非遗保护宣传。非遗文化凝结着人民的智慧与地域的特色,在新时代的法治阳光下,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编辑 | 钟沂
审核 | 广东财经大学“潮韵飞扬”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