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强国建设鸿鹄志,做实践报国奋斗者。2025年暑期,山财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三千计划”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千企业、千社区、千乡村”,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实践答卷。此次调研保险学院智慧养老团队聚焦“医康养”深度融合场景,对智慧养老全链条产品与服务展开深度调研。从云端算法到床旁监护,从社区微网到乡村驿站,力图让技术有温度、让养老更智慧、让长者更幸福。跟随镜头,一起见证山财大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答卷!
自2019年成立起,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智慧养老团队坚持追踪齐鲁60+老人,线上线下调研相结合,绘制银龄画像。团队调研发现农村慢病共病率67%,医养密度仅为城市1/4;跌倒、用药差错、孤独成居家三大风险;长护险与商业险缺口43%。团队六年来献策十万余字,2023年“淄智养老”入选全国百强、2024年团队获评“财大最美集体”。今夏,90名青年在王霞、王倩倩、白燕飞、杜立金、廖芬、付红、马玉秀7位老师护航下再赴济南、烟台、德州、青岛、潍坊、淄博、临沂、济宁、聊城九地市,以青春坐标守护银发一线,让调研成为双向奔赴的温暖。
图为队伍logo
把“数智”作经线,“医康养”作纬线,山东财大“智慧健康养老”团队7月5—15日穿行济南、德州、临沂、淄博、烟台、济宁、聊城、青岛、潍坊九地市,织一张看不见的网。每地循“政府—机构—长者”三点采样:医保局速记政策,老年公寓跑数据,村口量血压聊需求。经线捕捉支付、服务、监管缺口,纬线丈量医疗、康复、照护距离。六天得问卷百余、分报告九份,把政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标成可读公里桩,把银发温度写成可量刻度。
对话政府:政策解码与数据沙盘
7月1日至23日,团队连访淄博、德州等九市养老科,推演《山东养老服务条例》与“十四五”规划。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座谈直击要害:三险缺统一编码,报销测算滞后;县民政、卫健、医保各建孤岛,老人健康与支付数据互不相通,画像失真。为此,团队线上“问卷星”收集百余样本,线下半结构访谈县乡干部与机构院长,提炼支付能力、服务半径、护理等级三维坐标,为机构智慧升级和社区场景优化打造可量适老坐标系。
图为7月6日分队在淄博高新区民政局线下访谈
图为7月23日德州分队与王霞、王倩倩、杜立金老师在德州民政局线下访谈
走进机构:产品适配与模式萃取
7月6—23日,团队依次蹲点济南历下区养老机构、德州乐居康养中心等9家机构,围绕“数智产品落地”主线做沉浸式观察团队。调研发现,智能床垫、跌倒雷达、远程心电“三件宝”在8家机构覆盖率已达100%,但“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仍为堵点:
1.不会用——护理员平均年龄48岁,仅34%完成厂商培训,设备误操作率达27%;
2.不敢用——老人担心隐私泄露,远程心电贴片佩戴意愿不足60%;
3.不愿用——机构顾虑维护成本,智能床垫报警阈值被调低,导致有效预警漏报率升至18%。
据此,团队提出“1+3”落地模式:1个院内数字辅导员岗位,3级培训(厂商→护理员→老人及家属),并建议把设备运维费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以打通“最后一公里”。
图为7月2日济南分队在历下养老机构参观养老产品
图为7月5日聊城队在蕾娜康养中心进行志愿服务
图为7月23日王霞、王倩倩、杜立金老师带领德州分队在乐居养老中心进行调研
政府、机构、社区,如同三根琴弦;团队以“数智”调音,以“医康养融合”为共振箱,在九地市奏响齐鲁银发交响。十余天的奔走,百余人次的访谈,把自己的坐标从课堂搬到了长者的床边。青岛队队员孙薷一第一次亲手为失能奶奶换上远程心电贴片,听见监护仪“滴”声那一刻,她明白了什么叫“技术落地”;淄博的食堂门口,队员张艺欣帮助养老机构将一车土豆搬下车,她体会到了为老人服务的切实“重量”。团队调研带回的不仅是报告,更是一张张被数据点亮的面孔、一句句被回应的抱怨、一次次被缩短的等待。原来,当政策、技术与人情味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同步,养老真的可以从黄昏的叹息变成黎明前的又一次日出。
撰文 | 王雅茹
图片 | 张艺欣、盖磊、高语萱
审核 | 王霞、王倩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雅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