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2025 年 7 月,兰州大学“核声嘹亮,筑梦兰途”暑期实践团队成员分赴中国原子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分部、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地,追寻红色根脉,汲取奋进力量。
原子城里溯初心,两弹一星铸根基
迈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路军西渡黄河、英勇抗敌的壮烈画面直击人心,高台之战中红五军将士宁死不屈地践行了为理想献身的忠烈肝胆。团队成员在烈士纪念碑下向英雄先辈献花鞠躬、肃穆默哀,进一步坚定了“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奋斗信念。
依循科研先辈的奋斗足迹,团队师生接连探访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及“两弹”研制核心遗址,重温上世纪科研工作者于艰苦环境中隐姓埋名、用算盘演算数据、边学边干攻克难关,以“两弹”巨响打破核垄断的峥嵘历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团队成员心中留下深深烙印。承载着先辈的意志和期许,团队成员势必稳稳接过一脉相承的核学“接力棒”,在新时代核工业赛道中风驰电掣,为筑牢国家国防安全屏障、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京畿院中研新途,核能薪火续华章
团队成员在赴京高铁和圆明园遗址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小朋友科普核知识,阐述核科学的强国意义;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走进香山革命纪念馆,追怀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核工业科技馆内,从“两弹一星”到新时代创新的核工业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强核报国”的重大意义,坚定了磨砺本领报效祖国的决心。从历史淬炼中凝聚初心,在前瞻探索中明晰方向,核学学子更将以青衿担当勇拓核科技前沿,着眼未来续写强国新篇。
探前沿以淬初心,砺担当而向强国
实践团队探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分部,听取了HIAF 大装置专题报告并考察建设现场;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参观 D3 实验厅等设施,与研究员深入交流,直观感受中国核科技前沿实力,明确创新奋斗方向。经过零距离接触国之重器,师生们不仅深切体悟国家核科技尖端实力,更精准把握其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应用:从提升高铁车轮安全性能、加速锂电池技术突破,到攻克航天电子元器件失效难题,散裂中子源正为破解重大需求和产业瓶颈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此行深刻昭示“铸剑强国”必以创新为驱动,亦使师生们透彻领悟:国之重器的根基在于物理原理,唯有矢志夯实科学根基,砥砺报国之志,方能在未来科技征程中勇担重任,贡献卓越力量。
此外,团队成员也在叶挺将军纪念馆与史料交融,感受“铁心向党”的革命精神;“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之际,走进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及沙角炮台,从近代中国抗争史投射出科技自强的战略意义,坚定了以核报国的重要信念。
本次“核声嘹亮,筑梦兰途”暑期实践中,团队师生依循红色足迹与核工业发展脉络,在实践中深植“强核报国”信念。从原子城西路军的壮烈忠魂、“两弹”研制者的艰辛付出,到北京红色教育中的精神洗礼、核知识传播中的责任传递,再到惠州革命史料的精神滋养、核科技前沿的实力震撼,团队成员一步步体悟到“两弹一星”精神的厚重与“核以道和”的深刻内涵。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写满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赤诚,“两弹一星”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是扛在肩上的担当。作为新时代兰大核学学子,唯有紧握先辈传递的“接力棒”,铭记“铸剑强国,核以道和”的发展理念,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核工业发展,以实干践行使命,才能让核科技之光照亮强国征程,为民族复兴注入澎湃核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嘉辉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