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大学生家访:从课堂到家庭的温情

发布时间:2025-08-07 17: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慧   阅读 9.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23日,在浙江省衢州市齐溪镇丰盈坦村,浙江工商大学“青青财子”志愿服务队成员正趁着午后的间隙,紧锣密鼓的开展着家访活动。志愿者们承担着支教任务到访丰盈坦村至今,已经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教学活动,而在今天踏入孩子们生活的院落,围坐在檐下进行家访,正是褪去了课堂的距离,真正走进和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更深入搭建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的好契机。

衢州市丰盈坦村曾是经济薄弱的后进村,村里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动力不强,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获取收入。“我就在家带小孩,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他们爸爸在外地打工,赚钱养家。” 当志愿者们问到孩子们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妈妈们的回答似乎如出一辙,家里的男人多在外务工,近则去往温州,远则前赴湖南,一肩担起一个家的经济开销,一年回家陪伴孩子的次数却屈指可数。而母亲们则负责料理好家庭,照顾老小,打理琐事。这似乎成了村落里最为常规的家庭运营模式。

图为志愿者在和汪文歆妈妈交谈

浙江工商大学志愿者团队走访的两个家庭都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要同时负担两个孩子的生活与学业开销,因此,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

“老大读的是私立大学,一年学费差不多两万八左右。暑假学校组织去马来西亚研学,我们也咬牙让他去了,那一趟又花了好几万。”面对志愿者的提问,汪文歆的妈妈如是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却也暗藏着欣慰与喜悦。她告诉志愿者,哥哥一直很孝顺懂事,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紧巴,读大学和参加研学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自己和丈夫还是很开心,愿意让孩子们去看看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那您对孩子的未来,心里有什么盼头或者期待吗?”等到访谈渐入尾声,志愿者轻声问出最后一个问题。汪文歆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半晌,才缓缓开口:“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期待,就盼着她能走出大山,去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话音未落,她望着志愿者的眼睛已然悄悄染红了,细碎的泪光在眼眶里打转,志愿者们也为之不禁动容。“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这样一个朴素到近乎简单的愿望,他们却已经为之日复一日地努力了很久很久。

图为志愿者与汪文歆妈妈和哥哥的合影 

家访结束后,志愿者高乐感慨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到每个家庭都很有爱,你能真切感受到,爸爸妈妈们都在倾尽全力想把孩子们往更高处托举。"经过这场家访,让整个团队对孩子们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孩子们的活泼热情、懂事感恩,原来都是在这样充满爱意的家庭土壤里,一点点浇灌出来的。

据了解,浙江工商大学"青青财子"暑期支教志愿团队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九年扎根衢州市丰盈坦村开展趣味支教活动,与这个村落的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羁绊和关联。一届又一届的支教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对孩子们的热忱,对教育的赤诚与憧憬,一年又一年,在丰盈坦村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相信在未来,每粒种子都会破土而生,开花结果,终成漫山遍野的绚烂繁花。

通讯员:范雨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