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交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语同心,同音同行”UPC石榴籽推广普通话调研实践队,7月20日至8月5日陆续走进新疆柯坪县、托克逊县、第九师165团及唐布拉大草原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化、特色化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实践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语言教学与生活场景、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心灵、赋能振兴的纽带,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
柯坪县阿恰勒镇:田间地头的“实用课堂”
在柯坪县阿恰勒镇,实践队联合喀拉玛村、其兰村,聚焦村民日常交流的“急难愁盼”,把普通话课堂搬到了群众身边。活动伊始,队员们与当地志愿者一道,耐心引导老人、妇女填写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村民的普通话掌握程度、使用频率及学习需求——这些问卷成为后续教学的“指南针”,确保内容精准对接生活场景。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阿克苏开展推普活动
课堂上,队员们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展开教学:从“你好”“谢谢”等基础问候,到“买菜问价”“就医描述”“电话沟通”等高频场景用语,每一页都配有易懂的图片和拼音标注。队员们用清晰的发音示范、缓慢的语速重复,让老人能听清、妇女能记住、孩子能跟上。为强化应用,他们还设计情景模拟:展示“医院”图片时,就带领大家练习“我不舒服”“请帮我看看”等句子。
▲图为实践队成员指导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PPT上的字和图看得明白,跟着读几句,感觉记起来容易多了。”一位老人的感慨道出了村民的收获。不少村民表示,这些“用得上的话”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沟通的便利。
▲图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推普活动大合影
托克逊县博孜尤勒贡村:从入户走访到演讲台的“成长之路”
7月26日至28日,实践队奔赴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博孜尤勒贡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推普行动。抵达后,队员们与村委会对接,深入了解村里的语言环境与村民基础,随后分组入户走访,通过问卷收集村民的普通话使用难点、学习期望等数据。走访中,村民们对普通话的迫切需求令人动容——“对外交流多了,学好普通话,打工、教孩子都方便!”这份热情坚定了队员们的工作决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托克逊县进行走访入户时的照片
7月28日清晨,实践队与村民共同参加村委会升旗仪式。带队老师米娜瓦尔・胡吉在致辞中强调:“普通话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桥梁。”仪式后,队员们为村民开展日常用语教学,从简单问候到工作交流词汇,尤其注重引导党员带头开口,发挥模范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加村委会升旗仪式的现场
▲图为实践队指导教师米娜瓦尔·胡吉发言现场
当日下午,“我身边的故事”演讲比赛点燃了活动高潮。村民们用普通话讲述生活变迁、乡村新貌,在表达中熟悉语言、增强自信。比赛后,实践队再次发放问卷收集反馈,并参与村委会党员大会,共同探讨推普长效机制,为持续推广凝聚智慧。
▲图为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博孜尤勒贡村推普活动大合影
第九师165团朝阳社区:“推普+反诈”的融合创新
7月31日,实践队走进第九师165团朝阳社区,创新推出“普通话推广+电信诈骗防范”融合模式,让语言学习与安全防护“双提升”。
活动伊始,队员们通过问卷掌握居民语言使用现状后,先从“你好”“再见”等日常用语切入,再结合当地高发案例,用标准普通话讲解“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返利”等诈骗手段,剖析“方言伪装熟人”“诱导转账”等套路。“这是‘核实身份’,那是‘拒绝陌生转账’”——队员们边教应对话术,边鼓励居民重复练习,实现“用普话学反诈,借反诈练普话”。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介绍团队
“以前听不懂、分不清诈骗,现在学会了核实,不再害怕被骗了。”居民阿姨用普通话激动地说。这种“接地气、有实效”的模式,既提升了居民的语言能力,又筑牢了反诈防线。
唐布拉大草原:毡房里的“文化对话”
8月3日至4日,实践队走进唐布拉大草原,将推普与草原旅游、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调研中发现,随着草原旅游发展,牧民们迫切希望能用普通话向游客介绍毡房构造——这一需求成为教学的核心方向。
队员们走进牧民毡房,以实物指认、情景互动开展教学:指着支撑结构说“这是撑杆,撑起毡房的”;指向顶部开口讲解“这是天窗,能通风、采光”;对着围合设施引导表述“这是围栏,挡住风、圈住空间”;拿起外层材料示范“这是毡子,盖在外面保暖”。简单句式搭配你问我答,让牧民快速掌握实用表达。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入户走访
教学之余,队员们还与牧民交流毡房里的生活故事,讲解游牧文化中的智慧,在语言互动中增进民族情感。“跟着学几句,就能给游客讲讲我们的家了!”牧民们的热情参与,让普通话成为草原文化传播的“传送带”。
以语为桥,共绘振兴图景
从乡村到社区,从田间到草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队的推普行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语言推广与民生服务、文化交流、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这些活动不仅让新疆各地群众提升了沟通能力,更在互动中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共识。
正如队员们所说:“推广普通话,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程,更是凝聚发展合力的基础。”未来,实践队将继续联动多方力量,迭代推普方案,让普通话在新疆大地上绽放交流之花、团结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语言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热帕提·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