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语同心,同音同行”UPC石榴籽推广普通话调研实践队来到柯坪县阿恰勒镇,与喀拉玛村、其兰村联合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村民日常交流需求,通过精准调研与互动教学,让普通话走进田间地头、融入生活点滴,成为拉近心与心距离的纽带。
活动伊始,实践队的队员们便积极投入到准备工作中,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旨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
活动现场,首先进行的是问卷调查环节。实践队队员们和阿恰勒镇志愿者耐心地引导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填写问卷,了解他们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日常使用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大家认真填写、积极反馈,一张张问卷不仅承载着村民对沟通便利的期盼,更成为后续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南针”,确保每一项教学都贴合实际、精准有效。
▲图为实践队队员迪丽努尔给村民讲解调查问卷内容
课堂上,队员们围绕“日常需求”这一核心,通过提前制作的PPT展开教学。PPT里既有“你好”“谢谢”“再见”等基础问候,也包含“买菜问价”、“就医描述”,“电话沟通”等高频场景用语,每一页都配上简单易懂的图片和拼音标注。队员们对照PPT逐句讲解,用清晰的发音示范、缓慢的语速重复,让老人能听清、妇女能记住,孩子能跟上。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队员们还结合PPT内容设计了情景模拟:比如展示“医院”图片时,就一起练习“我不舒服”、“请帮我看看”等句子。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都在这样统一又实用的教学中,试着开口跟读,慢慢熟悉这些日常能用到的表达。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讲解日常用语
“PPT上的字和图看得明白,跟着读几句,感觉记起来容易多了。”一位老人笑着说。不少村民也表示,这些都是平时用得上的话,学一点就有一点收获。
推广普通话,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更是凝聚发展合力的基础工程。此次阿恰勒镇的实践,不仅让村民们在轻松氛围中提升了沟通能力,更彰显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队队员们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
▲图为活动现场合影
未来,当地可继续结合群众需求,联动更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推广活动,让普通话成为连接邻里、沟通外界的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热帕提·巴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