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5 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团队怀揣着对农村发展的美好愿景,奔赴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的文义村和振华威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理念等政策导向,不仅包含对村庄基本情况的调研、“保护环境” 的访问调查,还创新性地融入了助农直播以及参观当地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的内容,力求在实践中探寻政策落地的有效路径。
图为团队出发前于校门前合影
深入基层,洞察政策落地实效
图为团队在文艺村与村干部合影
学生们首先来到文义村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详细了解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结构、主要经济来源及环保措施等。村干部介绍,近年来文义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在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通过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完善了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以往生活污水乱排的问题;在产业上,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带动了村民增收。
通过与村干部的深入交流,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国家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方向指引,当前农村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的积极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逐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助农直播,激活乡村产业活力
在文义村的桃园里,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活动。正值桃子丰收季节,绿意盎然的桃林中挂满了成熟的果实。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 “互联网 +”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学生们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通过直播平台,向观众展示了桃园的美景,介绍了桃子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还分享了挑选优质桃子的小贴士。
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这一实践不仅是对国家 “互联网 +” 农业政策的积极践行,也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同时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团队在桃园时合影
实地走访,共话绿色发展未来
为更全面地了解村民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学生们分组进行入户访问,并发放了相关主题的调查问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们积极响应,围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保问题、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度以及对未来改善环境的期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村民提到,村里近年来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让环境整洁了不少,但在垃圾回收处理的后续环节还需加强;还有村民希望能进一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些反馈不仅为学生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也反映出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实施效果,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到农村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图为团队正在进行调研
参观学习,探寻产业转型路径
尽管由于季节原因,振华威村的粉条厂未能开工生产,但学生们依然对其生产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工厂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大家了解到红薯粉条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振华威村粉条厂的发展,正是国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个缩影。
图为团队了解并参观粉条厂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地方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支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原料储存、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观察,学生们能感受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也认识到国家政策在引导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次 “三下乡” 活动,让参与的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国家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生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将所学知识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服务于社会,为实现美丽乡村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次经历也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政策在基层的更好落地提供了实践参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钰清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