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博爱青春 星火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专程采访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顾伟英,就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社会意义进行深入交流。
采访伊始,团队成员向顾主任表达了诚挚的敬意,感谢他及医院团队在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采访过程中,顾主任以专业而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意义。她指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多种恶性血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这不仅是治疗方式,更是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很多患者因为配型成功而得以延续生命,甚至彻底康复。”顾主任动情地说。
▲图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顾伟英接受采访/图注
谈及公众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误解时,顾主任感触颇深。她表示,过去由于医疗水平限制,白血病确实难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白血病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愈的疾病”。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治愈率可达60%-70%。顾主任分享了多个成功案例:有学生患者治疗后重返校园,完成学业甚至继续深造;也有患者康复后步入婚姻殿堂,喜得贵子。顾主任动情地说,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回归正常生活,是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和成就。
针对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的认知误区,顾主任从医学角度进行了专业澄清。她强调,捐献过程采用外周血分离技术,安全可靠,不会对捐献者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恢复期通常仅需1-2周。然而,由于部分民众仍对捐献流程存在误解,导致登记志愿者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中华骨髓库备案的常州唯一采集移植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造血干细胞捐献与移植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顾主任介绍,医院每年开展约60例干细胞移植手术,同时也是红十字会的定点采集医院,承担着本地及周边地区患者的采集任务。采访当天,医院内正同时进行两例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干细胞采集。
面对当前我国中华骨髓库库存仍显不足的现状,顾主任表达了深切的关注。她说,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找不到合适的捐献者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令人惋惜。“我们需要更多的健康适龄人群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捐献者。每多一个人登记,就可能为一位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顾主任在接受采访尾声时再次强调:“每一位捐献者都是英雄。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无私的大爱精神,也给了无数家庭新的希望。”她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摒弃不必要的误解与恐惧,勇敢迈出登记的第一步。
采访结束后我们顾主任还分享了两个令人动容的案例:一位19岁的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合适的捐献者,成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康复,现已回归正常生活;另一位男性患者同样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经治疗并在库中寻得匹配供者后成功移植,不仅恢复健康,还完成了学业,考取了河海大学研究生,现已在上海工作。这两个案例生动展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力量,也让顾主任及团队倍感欣慰与自豪。
▲图为"博爱青春 星火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部分)/图注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博爱青春 星火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真实捐献者故事的传播,消除公众误解,号召更多青年学子加入这项爱心事业。学院将与市红十字会深度合作,定期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宣传、校园献血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扩大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队伍,为守护生命希望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罗栋文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