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湖州学院设计学院“寻脉方言”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携带录音笔走进湖州老街,聆听当地老人用地道乡音念出那些蕴含千年生活哲学的谚语,探寻方言背后的文化密码。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卖菜阿婆一边择菜一边念叨,方言的平仄韵律将天气规律化作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守着老店铺的大伯教实践团成员们“白鹭身弗露”,尾音轻轻上扬,相较普通话更添几分江湖气息;谈及地域,“金长兴,银武康,铁安吉”的说法尽显湖州江湖的宏阔,伯伯念出这句时语气中满是自豪——这份对故土的热爱,恰如子女对母亲的深情。
守着老茶馆的爷爷慢悠悠道出“清明螺,赛过鹅”,语调中藏着代代相传的生活经验;而“三跳三跳,跳出穷坑”的慷慨激昂,则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深赞叹;喝茶的婆婆念起“儿子登脚长,娘要生肚肠”,一句轻叹道出母子间的温馨情长。当问及奶奶们最看重的习俗,“冬至大过如年”的回答,让实践团成员们明白湖州人对冬至的重视,正因这份对亲人的思念,团圆才显得如此珍贵盛大。
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语句,实则是湖州人用方言写就的“生存手册”。当实践团的成员们笨拙地跟着学念时,爷爷笑得皱纹里都泛着光:“这些话,听着土,管用着呢!”
散落在湖州老街烟火气中的方言谚语,是当地人千百年生活沉淀的智慧结晶。它们承载着对自然的洞察、对地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忱与对亲情的珍视,既接地气又充满力量。这不仅是湖州人独有的“生存手册”,更延续着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与人间温情,让每一句带着乡音的念叨都充满动人的生命力。
撰文 |李可纯 潘卓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卓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