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陈雨欣 陈奕瑄 孙若澜)“从卢沟桥畔的抗战烽火,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80载岁月峥嵘,中华民族用鲜血和信念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化工大学豫见弘毅社会实践团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于7月30日赴新乡豫北抗战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追寻抗战足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豫北抗战纪念馆前合影(陈雨欣 摄)
在新乡豫北抗战纪念馆,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低语。七旬老人王绍勋用毕生心血收集的3000余件民间抗战实物,构成了这座"人民记忆的宝库"。褪色的军属证上斑驳的指印,磨损的支前扁担上深深的勒痕,这些普通物件背后,藏着新乡农民冒死为游击队送粮的故事,记录着妇救会成员在煤油灯下为战士缝制百双布鞋的日夜。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孙若澜 摄)
王老抚摸着展柜说:"这些不是文物,是老百姓用生命写就的家书。"当实践团成员捧起那盏曾照亮地下交通站的马灯,仿佛触摸到了抗战岁月最真实的温度——历史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千千万万抗战战士用血肉之躯垒起的长城。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王绍勋老人讲述革命故事(孙若澜 摄)
在豫北抗战纪念馆内,一面面弹痕累累的军旗、一双双磨破底的草鞋,都是"红色基因"最真实的见证。它们让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可亲可敬的信仰与坚守。北京化工大学豫见弘毅社会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豫北抗战纪念馆、聆听王绍勋老人讲述,深刻感受到抗战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绽放的光芒。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寻访为新的起点,用心记录和传承这些英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将红色血脉融入青春使命,誓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彰显青年担当,让豫北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