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院“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打造青年成长三棱镜

发布时间:2025-08-04 21: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远鑫 舒俊尚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围绕“科学化药进基层,青春践行正当时”的核心主题,7月26日至29日,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院“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6名成员深入咸宁市通城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科普课堂×红色研学×解压艺术”的三维模式,为青年学子打造出一个社会观察“三棱镜”——既能感知多元的风土人情,洞察真实的生活肌理,更能深入理解基层的运转逻辑,引导青年学子立志投身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科普课堂:科学启蒙有妙招,精品课程育新苗

▲图为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院“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与本科生“许愿计划”实践团在隽水小学的合影

7月28日至29日,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院“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联合通城县科协,走进“暑期学堂”隽水小学集中托管点,联动该院本科生“许愿计划”实践团,共同为7个班级进行了安全教育和科学知识共5门课程的科普活动,用实验和互动游戏串联起了安全和科学知识,为孩子们打造出沉浸式的科普体验,累计授课16节次。

▲图为“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员何沁在演示酸碱变色实验

其中最吸引小朋友们的当数“柯南同款茶杯谜案”角色扮演活动。孩子们踊跃扮演嫌疑人与侦探,并在队员的引导下用紫甘蓝自制了酸碱指示剂,见证了“紫甘蓝水遇白醋变红、遇苏打水变蓝,遇清水不变色”的神奇“魔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既点燃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热情,又让知识在欢声笑语里悄悄扎下了根,教会他们用知识作船桨,在生活的浪潮里行稳致远。

研学之旅:寻访红色通城,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参观药姑山古瑶村

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院“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已经连续两年走进通城县这片红色沃土。这次,实践团来到内冲瑶族村,探索发展千年的瑶族医药。在古瑶文化陈列馆,队员们见到了展陈出的部分瑶家草药,听到了“药姑山上百草全”的民间传说。而在走访中,队员又了解到当地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药文化体验”双重模式,深刻体会到文化根脉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图为“曜研”社会实践团队员在黄菊妈陵园默哀

在革命母亲黄菊妈陵园,队员们自发整齐列队,肃立默哀。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用一生书写着责任与坚守。队员李帅辰感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本可以选择自保,但她却选择了另一条艰难而伟大的路”。队员们以挺拔之姿静立碑前,郑重承接这份穿越时光的精神重量。

解压艺术:倾听志愿者心声,赋能奉献力量

▲图为青年夜校“解压工坊”活动现场

为深化高校青年学子间的交流互动,舒缓身心压力,化药学院“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联合团县委于通城县人才家园,为在该地开展支教、调研、挂职等活动的8所高校志愿者举办了一期以“解压有新意,重塑见本心”为主题的青年夜校。

青年学子们围坐一堂,互相商量着挑选好组内所需要的各色物品,在热闹的氛围中迅速破冰。创作过程中,有人专注地从网上寻找心仪的沙画绘制模板,有人细心地帮队友调色勾边、扶稳石膏娃娃,大家都沉浸在合作艺术创作的快乐中,不时笑着互相点评,看到有趣独特的创作更是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在真诚愉快的分享中,每个人的压力都随着笑声悄然消散,友谊也在互动中渐渐升温。

未来,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院将持续擦亮“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品牌,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助力青年学子不断积累经验、厚植情怀,在社会实践中书写无悔青春答卷。

图文 | “曜研”研究生社会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远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