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黎清如 谢辰希)麒麟,祥瑞之灵兽,从岭南的烟云深处走来。在小金口,这灵动的舞姿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一方水土跃动的文化印记。惠州学院法安同行队怀揣着对中华文脉的赤诚,走进惠城区小金口非遗展览馆,开启了一场与古老非遗的深情对话。
溯源——触摸历史的荣光
望着馆内泛黄的相片、斑驳的道具和镌刻着荣耀的证书与奖杯,团队成员被麒麟舞厚重的历史与先辈传承的匠心深深震撼,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聆听——感知传承的脉动
团队成员从讲解中了解到,小金口麒麟舞已通过三重路径得以传承:海外传播:麒麟舞已走向马来西亚、泰国曼谷等地;民间根基:麒麟舞深植乡土,活跃于节庆庙会、红白喜事中;校园教学:通过系统传授为古老艺术注入青春活力。其刚柔并济的拳理与麒麟舞的灵动神韵,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刚柔相济、文武相承的文化基因。成员们深感岭南文脉之博大精深,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图为非遗展览馆讲解员讲解现场,黄艺盈供图
映照——看见创新的灵光
通过观看当地为活化传统而精心研发的麒麟舞主题文创产品:笔记本、帆布袋、T恤……团队成员不仅惊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力,更从中看到了文化自信驱动下的无限可能,心中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认同也愈发坚定。
图为部分文创产品。黄艺盈供图
体验——描绘麒麟之魂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围坐于长桌前,第一次执起画笔为素白的麒麟头模上色。从勾勒鳞甲的流线到点染额间朱砂,每一笔都需屏息凝神——原来威严的麒麟眉弓需以金粉勾边,而火焰纹的转折处则要趁颜料未干时轻扫出渐变。当沾着松香的笔尖扫过木质眼眶,麒麟仿佛骤然睁眼。完成的作品虽显稚嫩,但举着自己绘制的麒麟头合影时,那抹亲手赋予的神采,已成为他们与千年非遗最鲜活的血脉联结。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环节。黄艺盈供图
探访虽止,收获长存。小金口的麒麟鼓韵、艺人坚守、龙形拳风,已化作团队成员心中不灭的印记。此行,为团队成员注入了源自文化根性的力量。这份力量,将照亮他们未来前行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黎清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