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韵新程”实践团的绥宁插柳村十日行,于他而言,是一场深入乡土肌理、触摸乡村温度的成长之旅,每一步都满是收获与触动。
抵达插柳村后,会议厅成了安全宣传的主阵地。防溺水、“利剑护蕾”、防电信诈骗三场活动接连展开,看着团队伙伴用案例讲透溺水危险,教孩子们做简单的自救动作;听着他们用直白的话告诉小朋友“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老人演示“遇到可疑电话提钱就挂掉”,他忽然觉得,这也是一种参与——就像把散落的拼图一块块拼起来,最终连成一张守护村民的安全网。会议厅里的灯光不算亮,但每个人眼里的认真,让这份“守护”格外有分量。
调研,是探寻插柳村发展密码的过程。踩着晨露走访,用镜头定格美景,用问卷收集游客心声,在大树下,和乘凉的游客聊天,记下他们说的“路有点绕,要是有指示牌就好了”;去青坡司农业公司时,跟着负责人钻进大棚,看特色蔬菜的生长周期,听负责人李琛叹“东西好,就是知道的人太少”。调研间隙,坐在荷花池边歇脚,看着粉白的花映着苗寨的青瓦,忽然明白,实践团要找的不只是“问题”,更是让这些美好被更多人看见的方法。
村BA赛事那天,插柳村像被点燃了。团队成员搬桌子、清理场地,成了赛场边最忙的“后勤员”。哨声一响,全村人的欢呼差点掀翻球场,他站在人群里,看着球场上的汗水和笑容,忽然懂了“村BA”为什么让人着迷:它不只是比赛,更是村里人凑在一起的热闹,是藏在生活里的精气神。这种鲜活的生命力,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乡村的活力。
站在湘西会战武阳大捷纪念碑前,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聆听讲解,追溯烽火岁月,先辈们的英勇无畏深深震撼。那一刻,他懂得和平的珍贵,也暗下决心,要以青春力量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让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行路。
十日不长,却足够让大家记住插柳村的样子:古树的斑驳纹路、荷花池的清甜香气、村民递来的那杯带着炒米香的茶,还有团队伙伴们为同一件事忙碌时的默契。这场旅程教会大家的,不只是如何做调研、办活动,更是读懂乡村的温度,明白微小的付出也能汇聚成力量。未来再想起插柳村,或许会先想起会议厅的灯光,想起村BA赛场上的欢呼,想起在民宿的生活——那是属于“湘韵新程”,也属于他的,一段滚烫的记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梦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