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为地球生命的蓝色摇篮,承载着调节气候、孕育生物多样性、支撑全球渔业经济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船舶污染已成为威胁海洋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切实提升社区居民对船舶环保规范与海洋垃圾治理的认知水平,7月6日上午,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逐梦深蓝”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新东街道利民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蓝色海洋,从船舶开始”为主题的海洋环保科普活动。这场活动通过多维度的知识传递、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与务实的倡议行动,不仅让居民们系统了解了海洋环保知识,更在居民心中播下了守护蔚蓝家园的种子。
活动伊始,一段 1 分钟的海洋环保主题短视频拉开序幕。镜头下,浩瀚纯净的湛蓝海洋与触目惊心的船舶油污、漂浮垃圾形成强烈对比,无声诉说着海洋的困境与人类的责任,现场氛围瞬时凝重而专注。实践团领队唐杰瑞结合精心制作的PPT,系统讲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船舶垃圾的分类标准(如塑料垃圾、油污、生活垃圾等)及规范处理流程,并通过油污泄漏致海鸟死亡、珊瑚受污染等案例,让居民们直观感受到船舶污染对海洋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切实危害,也让抽象的环保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科普活动的互动环节以巧妙的设计,点燃了居民的学习热情,“船舶塑料渔网属于哪类垃圾?”“食品废弃物距岸多少海里可排放?”等问题引发居民踊跃参与,大家在竞答中加深了对 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等专业知识的理解。随后播放的纪录片片段,通过海龟误食塑料、珊瑚礁被废弃物覆盖等真实案例,让居民深刻感受到船舶垃圾对海洋生态的威胁;而挪威的零排放环保船舶、智能回收系统自动分拣垃圾、船舶以清洁能源驱动等优秀案例,为居民勾勒出船舶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可能,让 “环保并非遥不可及” 的信念愈发清晰。
活动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开辟了寓教于乐的“海洋小讲堂” 环节。志愿者通过无人艇模图片,形象讲解了其在海洋环保中的 “智能小管家” 角色 —— 搭载精密传感器化身“海洋医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装备高效收集装置成为“海面清道夫”,自动清理漂浮垃圾;甚至辅助渔业资源调查,化身“生态守护者”,助力可持续发展。这种将前沿科技与环保使命紧密结合的讲解,辅以直观的模型图片和未来应用场景描述,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探索海洋科技、守护蓝色家园的梦想火种。现场孩子们闪亮的眼神和热烈的提问,正是科普播种未来的最佳印证。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向参与活动的居民耐心讲解填写要点。这份问卷不仅细致梳理了了居民对船舶环保知识的认知程度,更系统收集了居民对活动形式、内容深度的反馈,以及对后续海洋环保活动的宝贵建议,为后续科研与实践优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并郑重发起“绿色船舶・守护海洋” 社区倡议活动。社区居民共同签署《蓝色船舶承诺书》,承诺遵守船舶垃圾分类规范、参与海洋垃圾清理志愿活动等。此次活动不仅让船舶环保的专业知识走出校园、融入社区,更在居民心中唤醒了对蓝色家园的责任意识,为构建“社区 + 专业力量” 的海洋环保联动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这份由知识启蒙、共识凝聚而成的守护力量,将持续生长,推动更多人成为海洋生态的守护者,让蔚蓝之海的生机永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杰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