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密马龙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潜力,探寻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彩云红韵·滇情振兴路”实践队于7月23日早上前往密马龙村进行走访调查。实践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了解万寿菊产业带给密马龙村的新活力以及民族文化在村中发展的体现。
▲图为实践队与密马龙村党总支书记何绿川在密马龙幸福新苗岭大门的合照
寻访,解锁苗族文化的深层密码
昆明市安宁市密马龙村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村落,这里以苗族村民为主,苗汉混居的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7月23日上午,密马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绿川带领实践队员走进村落,体悟苗族独特乐器、服饰等特色文化。何绿川自豪地告诉我们说:“中华文化是骨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生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是这份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不仅让密马龙村的民族根脉愈发清晰,还让文化为纽带凝聚起村民的精气神。
近年来,密马龙村委会举办“密马龙花山文化旅游节”,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立足辖区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文化振兴新样板,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加强民族团结,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密马龙文化底蕴,“农文旅”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密马龙村发展、体验苗族文化项目
赏景,体悟万寿菊产业振兴路
在密马龙村党总支书记何绿川的引领下,队员们来到万寿菊种植地。望着成片的万寿菊,何绿川告诉队员们,在过去,密马龙村内产业结构的单一,经济的主要支柱仍然是传统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如玉米仍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耕地面积,产业融合不够,结构单一,村民群众收入较低、不稳定,集体经济薄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密马龙村种植万寿菊是目前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从2022开始,密马龙村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引进万寿菊种植产业。万寿菊花期长,既能看,又能卖,为村内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产业支撑,繁荣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户收入、促进文明乡风与移风易俗。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万寿菊种植区参观
近几年,禄脿街道密马龙村委会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产业支撑更为坚实,持续稳固万寿菊种植项目,充分发挥党总支统筹、引导作用,优化辖区种植产业结构,与合作企业签订保收万寿菊协议,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提供种苗、推广技术、示范种植、回收产品,降低群众对产品无法销售的后顾之忧,让万寿菊实实在在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之法。密马龙村党总支、村委会始终坚持产业为基、富民为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打造发展可持续、群众有获得感的乡村繁荣图景。在自有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资源承载等因素,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旅游村庄,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村民运输万寿菊状况
展望,产业发展引航复兴之路
密马龙村的发展,仍在前行中不断积蓄力量。曾经村子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道路交通不便,是制约了村庄与外界的交流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村级党组织及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密马龙摘下了“贫困”、“落后”的帽子,走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兴村富民的特色路。密马龙村始终秉持着发展信念,不断用汗水挥洒在脚下的这片土地,未来,密马龙村仍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努力打造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振兴之路。
▲图为密马龙村发展成果展示、实践队员和密马龙村党总支书记何绿川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芯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