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彝乡铸魂”队:在非遗传承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8-04 22: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冉煜峰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冉煜峰、刘星宏)七月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含翠,漾水含情。7月24日上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彝乡铸魂”实践队走进漾濞县苍山西镇人民街社区爱心托管班,以“在非遗传承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支教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启蒙、红歌传唱、非遗美术等特色课程,将彝族优秀文化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深度融合,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文化浸润课”。

语言为桥:在多元表达中凝聚文化认同

实践队成员龙馨怡为孩子们带来“语童行,普振兴”语言课程。

图为实践队成员龙馨怡正在为小朋友们开展普通话+非遗课程

课堂上,龙馨怡借助精心制作的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彝族服饰的独特纹样。“同学们请看,这是彝族的察尔瓦。黑色的羊毛毡上绣有太阳纹,象征着彝族人民对光明的追求……”她用标准的普通话细致讲解服饰中红、黑、黄三色的文化内涵——红色代表热情,黑色象征大地,黄色寓意阳光,引导孩子们从色彩中感受彝族先民的智慧。“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龙馨怡表示,“我们希望孩子们既能讲好家乡话,也能说好普通话,在交流中增进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随后,实践队成员杨智娟带来英语互动课。

图为实践队成员杨智娟正在为小朋友们开展英语课

杨智娟运用彩色卡片,教孩子们认读“red(红)、black(黑)、yellow(黄)”等颜色单词,巧妙地将彝族服饰的色彩知识延伸到外语学习中。在欢快的字母歌合唱中,孩子们拍手跟唱,不同语言的韵律在教室内和谐交织。“无论是普通话还是英语,都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杨智娟说,“掌握多一种语言能力,就多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我们民族的故事。”

歌声为媒:在红歌传唱中厚植家国情怀

课间,悠扬的竹笛声在教室响起。实践队成员冉煜峰为孩子们吹奏起《歌唱祖国》的旋律,很快被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围住,纷纷点歌。

图为实践队成员冉煜峰为孩子们竹笛演奏简单音阶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与小朋友们齐唱《歌唱祖国》

上课铃声响起,冉煜峰以“齐唱祖国颂歌,共筑民族同心”为主题,开启歌唱教学。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下《歌唱祖国》的简谱,耐心教授孩子们识读音符、掌握节奏。接着,他用竹笛伴奏,带领孩子们齐声合唱。稚嫩而真挚的歌声中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当《爱我中华》的旋律奏响,冉煜峰特意融入彝族民歌的节奏元素,使“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词在竹笛伴奏下更显深情与团结。

图为实践队成员冉煜峰带领小朋友们朗读“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红歌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力量,也蕴含着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冉煜峰表示,“将民族乐器与红歌相结合,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深刻体会,无论是彝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共同的歌声能凝聚起最强大的奋进力量。”

画笔为翼:在非遗创作中延续文化根脉

美术课上,实践队成员李思涵为孩子们播放了彝族瓦猫动画纪录片。

图为实践队成员李思涵带领孩子们观看彝族瓦猫动画纪录片

“瓦猫是我们彝族的吉祥物,被视为‘守护神’。看,它圆睁的眼睛、张开的大嘴,寓意着驱邪避灾,守护平安。”李思涵虽来自重庆,却对彝族非遗文化怀有浓厚感情。她提前学习了瓦猫制作技艺,希望通过画笔引导孩子们感受非遗的魅力。

在分发画笔和彩纸后,李思涵指导孩子们在十米长卷上共同创作。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共同绘制十米长卷

她耐心示范如何勾勒瓦猫的轮廓:“先画一个敦实的身子,再添上尖尖的耳朵和卷曲的尾巴。”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有的沿用传统的黑红配色,有的创新地加入彩虹条纹,还有的在瓦猫周围绘上苍山、洱海等家乡景致。

“你们笔下描绘的每一抹色彩,都是在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命力。”李思涵告诉孩子们,如今的瓦猫已从传统屋脊走进博物馆和文创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传承非遗并非因循守旧,而是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这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续努力。”

铸魂育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彝乡绽放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与托管所孩子们以及工作人员合照

此次支教活动中,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彝乡铸魂”队始终紧扣“传承非遗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从彝族服饰色彩密码的解读,到红歌合唱激荡的家国情怀,再到瓦猫绘画传递的文化自信,队员们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春风化雨般融入课堂。

活动结束时,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与实践队员们依依惜别,手中挥舞着自己绘制的瓦猫画作。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带队老师余佳芯表示:“‘彝乡铸魂’实践队将继续扎根漾濞,以青春力量守护非遗文脉,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华美乐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冉煜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