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广州商学院“阳光普法”服务队在汕头市潮南区神仙里小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沿“历史—精神—科技—应用”逻辑主线展开,将科普教育与艺术实践融合,为63名学生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教育实践。
广州商学院“阳光普法”服务队成员李梓淇以王淦昌、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功勋事迹为切入点,通过播放1964年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历史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们重温“东方巨响”的震撼瞬间。视频中蘑菇云升腾的画面与科学家们的铿锵誓言,展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担当精神,实现了从精神内涵到人物实践的逻辑递进。
广州商学院“阳光普法”服务队成员陈佳伟随后转向科技应用领域,阐释了核裂变原理、核电与核燃料循环全流程,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创新突破。通过动画演示与互动问答,陈佳伟详细讲解了“华龙一号”177组燃料组件构成的高效堆芯设计、“能动+非能动”双重安全系统等技术细节,并结合每千瓦时供电碳排放的详细数据,强调核电“低碳、稳定”的绿色能源优势。针对学生关切的核辐射问题,陈佳伟通过生活化案例破解认知盲区,将抽象的核科技知识与日常用电场景相关联,实现了历史精神宣讲与科技应用普及的有机衔接。
艺术创作环节中,学生以“两弹一星”为主题完成绘画作品,内容涵盖原子弹爆炸场景、卫星发射轨迹、宇航员太空探索等元素。该环节通过视觉表达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与科技成就的直观认知,促进科学精神与艺术思维的融合。
本次活动既让“两弹一星”精神通过艺术表达焕发新生,也使核电科普以可感可知的方式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未来,广州商学院“阳光普法”服务队将持续开展“科学+美育”融合宣讲,通过多样化形式推动硬核科技与校园教育的深度结合,为新时代知识传播注入更多人文内涵。
撰文 | 李梓淇
图片 | 洪诗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智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