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之光照亮乡野!珠海科技学院韶光筑梦突击队用浪漫与思辨打开世界之窗

发布时间:2025-08-04 23: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慧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4日讯(通讯员 李慧)为丰富乡村孩子的知识视野,以文科力量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珠海科技学院韶光筑梦突击队在完成理科创意手工课后,继续深入乡村开展文科专业特色义教课程。此次课程跳出传统知识传授模式,以文科独有的浪漫与思辨为核心,为山里的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让知识与趣味在夏日课堂中碰撞出奇妙火花。

▲图为队员与孩子们的课堂互动照 (邓韬 供图)

广告传温情,创意藏日常

在广告课程中,韶光筑梦突击队队员们以“沟通魔法”为主题,为孩子们系统讲解广告专业知识。课堂上,队员们打破“广告只是推销商品”的固有认知,让孩子们了解到广告更是情感的纽带、价值观的载体,能以短短几十秒的画面触动心灵、倡导善行。随后,队员们播放精心挑选的经典公益广告片段,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细节、聆听背景音乐,感受光影中传递的温情与情绪力量。孩子们在赏析中恍然大悟:原来日常生活中看似寻常的片段,背后藏着如此多的创意巧思,广告学的大门在光影与情感的碰撞中悄然开启。

▲图为队员向孩子们上广告创意课堂 (李智铃 供图)

甲骨寻文脉,古字焕新生

汉语言文学课堂将承载中华文明源头的甲骨文,转化为妙趣横生的互动乐园,让三千年前的文字“活”了起来。韶光筑梦队员们设计“生肖连一连”游戏,让孩子们在配对中辨认鼠、牛、虎、兔等生肖的甲骨字形;“甲骨文消消乐”环节则考验反应速度,孩子们在快速寻找相同符号的过程中加深对古文字的记忆。在“猜诗句”“猜字谜”挑战中,孩子们绞尽脑汁联想字形含义,原本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变得可亲可感。欢声笑语间,孩子们触摸到先民的思维与生活图景,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芽。

▲图为队员们给孩子上甲骨文兴趣课 (邓韬 供图)

▲图为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邓韬 供图)

音符遇科技,童声谱未来

音乐课堂上演了“音符与代码”的奇妙融合,“AI音乐创作”工具的出现让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与兴奋。韶光筑梦突击队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说出“家人”“祖国”“我家的大黄狗”等天马行空的词汇,输入系统后,AI瞬间生成充满童趣的旋律片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尝试哼唱旋律、调整节奏、加入简单和声,稚嫩纯净的童声与科技旋律交织,一首属于红山镇孩子们的“未来童谣”在教室中诞生、回荡。冰冷的科技化作创作画笔,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为“小小作曲家”的惊喜与自豪。课程最后,队员与孩子们共同合唱喜爱的歌曲,稚嫩歌声回荡,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

▲图为队员们和孩子们一同用AI创作歌曲 (张承涛 供图)

光影铸信念,成长添力量

支教尾声,一场特殊的“光影洗礼”为课程画上句号——韶光筑梦突击队队员与孩子们共同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当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冲破银幕,许多孩子不自觉地攥紧拳头。影片结束后的讨论超越了情节本身,孩子们的眼神中多了思考,关于勇气、打破偏见、掌握自身命运的信念悄然注入心灵。活动最后,大家用镜头定格珍贵瞬间,为红山镇留下一段关于文科浪漫与思辨的独特回忆。

▲图为大家一起的大合照 (邓韬 供图)

此次文科义教课程,韶光筑梦突击队队员们搭建的不仅是一堂堂生动的课,更是一座连接当下与未来、青春热忱与乡村希望的桥梁。桥的此端,是知识跨界碰撞的火花;桥的彼端,是孩子们被点亮的双眸和无限延展的人生可能。未来,珠海科技学院韶光筑梦突击队将继续以文科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教育,让更多乡村孩子在知识的滋养中拓宽视野、点亮梦想

撰文 | 刘思彤、周环宇、李慧

图片 | 邓韬、李智铃、张承涛

审核 | 保涛、廖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