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筑河川,智维安澜”实践团探秘德州水文智慧

发布时间:2025-08-04 22: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东阳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 年 7 月 14 日下午,“数筑河川,智维安澜” 实践团赴德州市水文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探访,系统学习水文监测知识与技术创新成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共话黄河生态保护

下午 2 点 30 分,实践团首先抵达德州市水文中心。水文局宋主任详细介绍了中心的机构设置、监测网络覆盖范围及核心职能,并用具体案例阐释了水文工作在黄河流域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关工作人员结合水利工程实例,向队员们科普了水文与水利的关联性知识,厘清了两者在监测对象、工作范畴上的区别与联系。实践团成员也逐一介绍了自身专业背景与实践目标,通过互动交流加深了双方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水文局主任交流学习

展示实时监测与预警

实践团分组参观了中心核心科室。在水情预报中心,马科长展示了实时水文监测系统的运行界面,屏幕上跳动的水位数据、流量曲线实时反映着流域水情变化,他还现场演示了水位预警平台的触发机制,随后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机房内的服务器集群与数据存储设备,介绍了仪器的工作原理与维护规范。水质检测中心内,殷主任拿起装有不同水样的试管,结合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道:“水质检测就像给河流做‘体检’,通过原子荧光仪检测重金属含量,用无人监测设备采集偏远水域样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他还逐一展示了原子荧光设备、气象测谱仪等精密仪器,并带领队员们观察了实验室里正在进行的水样预处理过程,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国家对水文监测的严格标准。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机房内设备

见证监测技术变迁

离开德州市水文中心后,实践团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四女寺闸水文站。站区工作人员通过漳卫南河流域图与沙盘模型,系统讲解了该流域的水系分布、历史水文特征及四女寺闸的枢纽地位。在水文站展厅,队员们参观了不同年代的监测仪器实物,从早期的人工测流标尺到如今的自动化设备,清晰看到了水文监测技术的发展脉络。工作人员介绍:“四女寺闸始建于明代,如今已成为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现代化水利工程,水文站的变迁正是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缩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水文站全貌

亲察智能设备运行

实践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会商室内,AI 在线测流系统的实时监测画面引发队员们的热烈讨论,屏幕上通过算法生成的水流速度分布图,能在 5 分钟内完成传统人工 1 小时的测流工作。随后,队员们在水文要素观测场近距离观察了雷达水位计、自动雨量站等设备,工作人员演示了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让大家对 “智慧水文” 的技术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监测仪器

实践总结与青年担当

实践团与相关领导一同参观了四女寺船闸及水利枢纽工程,实地了解了闸门启闭机制与流域水资源调控原理,为本次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水文监测从数据采集、分析到应用的全流程,深刻认识到智慧水利技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将把本次所学转化为实践动力,持续关注黄河流域水文状况,为生态保护贡献青年力量。

撰稿:王若瑄 朱紫绮  审核:孙星月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许东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