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学子探秘湘西傩文化,青春助力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04 20: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沁   阅读 42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8月2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湘西土地,首站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与千年傩文化的对话。古朴的傩面具、神秘的绺巾舞、欢腾的赶秋节场景……团队成员在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民俗中,触摸湘西文化的灵魂,感受非遗传承的脉搏。

在博物馆内,团队成员们认真参观了各个展厅,通过文物陈列、图文介绍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湘西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傩文化与赶秋节等特色文化知识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成员们仔细聆听讲解,了解到傩文化在湘西民间的传承脉络、仪式内涵以及其在维系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成员们对赶秋节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意义也有了清晰认识,深刻感受到了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傩面千相:凝固千年的苗巫史诗

“突然理解为什么现代戏剧常用面具了——这种超越个人特征的表达太有张力了!”团队成员刘昱凝视着展柜中形态各异的傩面具惊叹道。从狰狞的“开山猛将”到慈祥的“土地公公”,博物馆内的傩面具以夸张的雕刻线条和斑驳的彩绘,诉说着苗族“人神沟通”的信仰体系。志愿讲解员现场解说道:“湘西傩面具不仅是法器,更是融合了楚巫文化、苗族史诗的‘三维史书’。”队员们通过亲眼目睹傩面具读懂匠人“以木通灵”的智慧。

图为博物馆傩面具(麻丽阳 供图)

赶秋溯源:从祭祀仪式到民族团结盛会

在民俗展区,巨幅赶秋节场景复原图前,队员们发现了傩文化与节庆的深层勾连。“原来‘秋千接龙’源于傩仪中的丰收祈愿!”成员黄采婷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下午5点,团队成员带着满满的收获乘车离开博物馆,前往花垣县边城镇。抵达后,大家趁着余晖参观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当地风貌,感受着这座小镇特有的人文气息与地域风情,为当天的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接下来一周团队将深入花垣县边城镇、双龙镇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短视频创作、非遗传承人访谈、赶秋节记录等活动,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正由年轻的手郑重传递。

图为团队在博物馆大厅的合照(麻丽阳 供图)

通讯员 周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