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十天的系列活动已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涵盖安全教育、编程教学、课间活动、课外实践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赋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与快乐,总结如下:
活动内容回顾与成果
在安全教育方面,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升。防溺水安全教育中,通过播放真实溺水事故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溺水的可怕后果。讲解防溺水 “六不准” 后,组织情景模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理解了知识要点,多数学生能准确复述 “六不准” 内容,明确了在不同水域场景下的正确做法。交通安全教育邀请交警到校,结合案例讲解交通规则,观看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违规的严重后果。交通标志竞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能识别常见交通标志,对过马路、乘车等安全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上网安全教育通过多媒体展示上网风险,如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等,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小组讨论中,学生分享自身上网经历及遇到的问题,在交流中学会了保护个人信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方法。预防意外安全教育列举了烫伤、摔伤、触电等常见意外,讲解预防及处理措施并进行实际演示,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意外处理方法,安全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防拐防骗安全教育以情景剧形式演绎拐骗场景,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学生印象深刻。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掌握了不跟陌生人走、遇危险及时呼救等技巧。在进行急救安全教育时,志愿者们讲解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知识并现场演示,下午的实操练习中,学生分组操作,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多数学生能规范完成基础急救动作,为应对突发状况打下基础。
预防疾病和消防安全教育也取得了良好效果。预防疾病教育让学生了解了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增强了卫生意识。消防安全教育介绍了火灾危害、灭火器使用及逃生技巧,火灾逃生演练中,学生反应迅速、秩序井然,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
编程教学系列活动为学生打开了科技之门。图形编程基础教程中,老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编程逻辑。学生图形实践模仿环节,大家积极动手,按照教程制作简单图形和动画,部分学生还发挥创意进行修改。基础编程教学讲解了变量、循环、条件判断等知识,学生单独实践编程时,能独立完成简单编程任务,逻辑思维得到锻炼。
机器人编程教学介绍了机器人构造和编程方法,学生机器人操作环节,分组尝试控制机器人完成前进、转弯等任务,在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一起与机器跳舞” 活动中,学生在欣赏机器人舞蹈后,尝试修改程序,合作设计舞蹈动作,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请与我击掌” 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说出对方优点,增进了同学友谊,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抓大鹅数字炸弹” 和 “抓大鹅击鼓传花” 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表现力,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课外卫生活动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清扫教室、擦拭门窗、捡拾垃圾,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卫生的重要性,培养了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活动后,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学生的责任感也有所增强。
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如编程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多,部分环节时间紧张,学生实践操作时间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单独实践编程时遇到较多困难。
少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编程教学和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环节,表现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意识,影响了活动效果和团队进度。
活动资源分配不够均衡,在机器人编程教学中,机器人设备数量有限,部分小组在操作时需要等待,影响了实践效率。此外,部分安全教育视频和资料更新不够及时,案例的时效性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与未来展望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活动将合理规划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科学分配各环节时长,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实践。在编程教学等难度较大的活动中,适当增加课时,分阶段开展教学,逐步加深难度。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关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采用鼓励式教育,设置多样化的奖励机制,激发其参与兴趣。在团队活动中,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任务,增强其责任感和参与感。
优化活动资源配置,增加机器人等设备的数量,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及时进行实践操作。定期更新安全教育视频和资料,选取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案例,提高教育效果。
本次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未来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开展更多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助力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全面提升,为其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撰写:陈莲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莲芯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