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特殊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支持,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从志愿服务,政策倡导到公众认知普及,多方协作让培智教育走出校园围墙,让特殊儿童在社会的包容与关爱中,逐步掌握生活技能,青禾计划大学生支教团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7月3日,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培智未来·梦想启迪”社会实践团联合未央区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开展了“培智启迪”线下支教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基础。同时为未央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拼图相伴,温情满溢”
一块块拼图,是打开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心门的密钥。大学生社会实践者们陪伴孩子们玩拼图,耐心地引导他们寻找、尝试、组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与志愿者的互动中收获了信任与快乐。每一次成功的拼接,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记,也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志愿者与学生一起玩拼图
“生活为墨,语文为书”
考虑到孩子们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实践团队精心设计了“生活语文课程”,采用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实物的直观演示,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通过游戏让每一位孩子上台,引导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我,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的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志愿者蒋昊轩教生活语文课程
“绘梦纸鸢,童心飞扬”
色彩是打开儿童心扉的魔法。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风筝涂色活动。孩子们用画笔蘸取颜料,在风筝上肆意涂抹,志愿者们则在一旁耐心指导,或帮忙调色,或协助勾勒线条。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也让他们在与志愿者的协作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孩子们学会了用色彩表达内心世界,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展现自我搭建了多彩舞台。
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涂风筝
“巧手绘梦,艺启童心”
支教期间,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活动。孩子们手持画笔,在画纸上尽情挥洒创意,志愿者们则在旁悉心协助,或帮着调配色彩,或指导绘画技巧。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色彩感知与手部精细动作,还在他们与志愿者的互动中传递了温暖与关爱。借助艺术创作,孩子们学会了用色彩抒发内心世界,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为未来融入社会、展现自我筑牢根基。
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涂颜料
“律动节拍,童梦飞扬”
韵律是叩开特殊儿童心灵世界的美妙音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培智教育特殊学校,带着孩子们上起了活力满满的韵律课。志愿者们化身小老师,手把手纠正动作,用灿烂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领着孩子们随音乐起舞、跳操。从最初的笨拙生疏到逐渐跟上节奏,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映着自信的光。
这样的课堂,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与节奏感,更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陪伴的温暖。欢快的律动里,孩子们学着用肢体表达快乐,增强了自我认同,也为融入集体、拥抱多彩世界埋下了温暖的种子。
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上韵律课
志愿者与同学们一起玩耍
“篮球律动,活力绽放”
篮球是点燃孩子们活力的火炬。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趣味篮球课,考虑到孩子们的情况,课程设计得简单又充满乐趣。志愿者们从单手拍球到简单传球,耐心引导他们尝试。课堂上,孩子们在跑动中传递篮球,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还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配合,增强集体意识,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与力量。
同学们在上篮球课的场景
志愿者给孩子们颁发奖
培智未来,梦想启迪!青禾计划实践团队始终秉承“寓教于乐,启智培能”的实践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无私奉献”的实践精神,致力于推动乡村培智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和关爱的社会环境,让更多的特殊群体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