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整活”课堂!三峡大学青年学子播撒希望种子,“七彩假期”绘梦童心点亮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29 12: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杨肖 谢大顺   阅读 4.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清泉润心,禹志同行”志愿服务队在云南省祥云县圆满完成了为期14天的暑期支教活动,从7月12日至25日,志愿者们跨越千里,从湖北宜昌奔赴云南祥云县边疆,为当地超300名儿童带来知识与温暖 。团队由12名来自工学、医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党团员青年组成,充分发挥了自身多元专业优势。精心打造“基础+特色”双轨课程体系。寓教于乐,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力。

地震安全课上,志愿者老师用动画演示、模拟避险,教孩子们识别预警信号、快速躲桌底、有序撤离。通过情景演练,孩子们牢记“伏地、遮挡、手抓牢”口诀,更懂互助。播下安全种子,让童心在守护中向阳生长。

图为开展地震安全课堂地震演练

书法课上,孩子们握起毛笔,从横平竖直练起。老师手把手教运笔,讲汉字里的故事。墨香中,笔画渐稳,眼神愈亮,传统文化的根芽在稚嫩笔尖悄悄生长。

图为毛笔书法练习

结核病知识科普课堂上,志愿者老师用漫画讲结核病:咳嗽掩口鼻、常通风消毒能预防,早治能痊愈。孩子们抢答防护题,学戴口罩、记洗手步骤。一堂课让防治知识住进童心,为健康加道守护线。

图为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科普大课堂

绘画多彩民族服装课堂上,画笔成了桥梁。孩子们用斑斓色彩勾勒苗族银饰、傣族筒裙,在涂画中触摸民族纹样的温度。志愿者老师讲解服饰里的文化故事,一笔一画间,民族之美悄然住进童心。

图为绘画民族服装

小吸管搭世界课上,支教老师教孩子们弯折、拼接吸管。从房子到桥梁,小手创造出奇妙造型。课堂里满是欢笑与思考,吸管搭起的不仅是模型,更是童心与创造力的桥梁。

图为用吸管拼接物体

绘画青花瓷课堂上,素纸作瓷坯,彩笔代青料。孩子们跟着志愿者老师临摹缠枝纹、山水图,在纸上勾勒青花瓷的雅致。从辨认纹样寓意到自主创作,笔尖流转间,千年瓷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这堂课不止教会绘画,更让非遗之美在童心扎根。

图为孩子纸上绘画青花瓷图案

扎染手工课堂上,非遗扎染课热闹非凡。孩子们用棉线扎紧白布,浸入染缸,看着蓝白晕染出万千图案。指尖流转间,传统技艺生根,童趣与匠心交织,一堂课让文化传承有了最生动的模样。

图为孩子们的扎染手工作品展示合照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关爱事业贡献力量,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成长,实现了“教育+公益”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民族团结和地方发展添砖加瓦 。

那些在课堂上播下的文化种子,正悄悄在孩子们心里发芽——或许是青花瓷盘上的一抹青蓝,或许是扎染布上的一缕云纹,终将长成他们认知里的民族根脉。志愿者们带着收获的成长回到校园,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又化作更多人奔赴乡村的动力,让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在教育与公益的土壤里持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杨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