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南京师范大学“童画叟语,青传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和园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文化主题活动。在本次的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都获得了丰富的感想,深刻体会到家文化传承的温暖与力量。
活动开始,讲解老师演示并讲解相关的图片,积极引导小朋友们思考家文化的内涵。我们给每一个小朋友分发卡片和画笔,鼓励小朋友通过绘画展示自己的家人以及和家人相处的趣事。他们拿起笔,在树叶上认真地描绘着自己的家庭成员,有的画出一家四口手拉手的温馨画面,有的写下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有趣故事。小组成员李恒毅回忆:“看到他们好奇的眼神、踊跃的举手,甚至争相分享自己家中温馨的小事,那份纯真的共鸣令人动容。”
等小朋友们画完,老师邀请他们拿着自己的卡片,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故事,分享的小朋友收获了精美的小礼品。成员王玉这样分享她的感受:“望着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活灵活现地展现我们眼前。在倾听孩子们的分享时,我被他们天真却真挚的语言打动,也意识到家庭文化的传承就在这些平凡却温馨的日常中。”
在不织布手工扇子制作环节,我们给每一个小朋友分发和家文化内涵相关的图画拼贴工具,“仁”“义”“礼”“智”“信”等字样的图画碎片,在小朋友和志愿者的共同合作下拼接成完整的图画。王玉认为:“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智慧活动中,收获喜悦和欢乐,真正领悟“家”的含义。”
他们专注地裁剪、粘贴,用五彩的不织布拼贴出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成员岳好对此印象深刻:“我帮助的两位小朋友选择‘礼’,用小人作揖的图案展现。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是孩子们动手能力的体现,更是他们对家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表达。”
张羽霏也分享了她的感受:“我和小朋友一起粘贴材料,一边动手一边为他们讲解‘仁’‘义’‘礼’‘智’‘信’。看着他们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品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一边沉浸在孩子们的可爱乖巧中,一边感到活动的意义,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这样生动的方式浸润心灵,作为志愿者,我们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连接文化传统与新生代的桥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传统家文化始终将儿童视为家族延续和社会未来的根本,强调家庭与社会共同肩负关爱与呵护下一代的责任。在本次社区活动中,我们秉承弘扬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宗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陪伴,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仁爱、礼让、互助的种子,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在儿童的世界中,“家文化”的涵义并不深奥,就是简单的关爱与陪伴。
本次家文化主题活动犹如一扇窗口,让我们看见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美好相遇。孩子们画笔下的亲情、分享时的笑脸、手工中的专注,无不印证着:优秀的家文化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流动在生活细节中的温暖力量。作为实践团队,我们不仅传播了文化,更被孩子们的真诚所治愈,被家文化的韧性所震撼。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让"家"的温度温暖更多心灵,让文化传承的薪火愈燃愈旺。
文字|“童画叟语,青传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图片|“童画叟语,青传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