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李慧)为打破学科壁垒,让乡村孩子感受跨专业融合的魅力,2025年7月,珠海科技学院韶光筑梦突击队整合多专业力量,在三下乡活动中打造“科技+手工”联合课堂。课程融合机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音乐表演等多个专业特色,通过八音盒、小台灯、小风扇、避障小车四类手工项目,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专业的碰撞与融合,感受科技与创意的双重魅力。
▲图为参与联合课堂的多专业队员与孩子们合影。邓韬供图
多专业融合,一课见多能
本次联合课堂的核心亮点,在于将不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融入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一件作品中触摸多个学科的奥秘。
自动化专业的队员主导《自动摆头小风扇》与《避障小车》课程:前者聚焦“电机驱动与机械传动”,通过讲解扇叶摆动的连杆结构,展现机械设计的巧思;后者则融入“传感器与基础编程”,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队员演示如何通过代码指令让小车“避障”,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机械+编程”的跨学科结合。
音乐表演专业队员带来的《提琴八音盒制作》,注重“造型美学与机械原理”的融合——不仅指导孩子们组装能发声的机械结构,更引导他们观察提琴木纹的自然美感,在打磨、拼接中体会“实用与美观”的平衡。而机械专业队员设计的《声控小台灯》课程,则将“电路设计与传感器应用”相结合,从导线连接到声控逻辑讲解,让孩子们在“喊亮灯光”的互动中,理解电与声音的跨领域联动。
▲图为机械专业队员讲解小风扇的摆头机械原理。周环宇供图
▲图为音乐表演专业队员指导孩子装饰八音盒外观。刘思彤供图
跨学科协作,教学显合力
课堂上,多专业队员分工协作,形成独特的“联合教学”模式:机械专业队员负责拆解结构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队员解读编程逻辑,音乐表演专业队员引导审美表达,自动化专业队员演示电路连接。
当孩子组装避障小车时,机械专业队员帮忙调整车轮角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队员同步讲解“传感器如何‘告诉’小车避开障碍”;制作八音盒时,音乐表演专业队员建议用彩笔装饰琴身,机械专业队员则提醒“别挡住发条转动”。这种跨专业配合,不仅让教学更精准,也让孩子们看到“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不同知识的共同作用”。
分组实践中,孩子们时常遇到“跨难题”:比如既要让小台灯电路通畅,又想让灯罩好看。这时,自动化专业队员和音乐表演专业队员会一起支招,引导他们在“功能”与“美观”之间找到平衡,潜移默化中培养系统思维。
▲图为多专业队员共同指导孩子解决小台灯制作中的问题。邓韬供图
成果融智慧,兴趣向未来
课程结束时,一件件融合多专业智慧的作品令人惊喜:兼具机械传动与美学设计的八音盒,结合电路知识与传感器技术的小台灯,体现电机原理与编程逻辑的避障小车……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队员介绍:“这是我装的风扇,它会摆头,因为里面有小机关!”“我的台灯不仅能亮,还加上了小装饰呢!”
突击队指导老师表示:“联合课堂的意义,就在于打破‘学科是孤立的’认知。当机械遇上音乐、自动化结合编程,孩子们会发现知识可以这样跨界融合。希望这堂课后,他们不仅记得亲手做的作品,更能埋下‘探索不同领域’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展示融合多专业知识的手工成果。周环宇供图
此次联合课堂,以专业碰撞为纽带,让乡村孩子在趣味实践中触摸知识的关联。多专业队员的协作教学,不仅传递了科技与艺术知识,更展现了“跨界融合”的思维方式。未来,韶光筑梦突击队将继续探索跨专业联合课程,让更多孩子在知识的碰撞中拓宽视野,在动手创造中点燃对多元学科的兴趣。
撰文 | 李慧
图片 | 周环宇、邓韬、刘思彤
审核 | 保涛、廖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