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通,暑气蒸腾,却挡不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心 “知雨节能” 小分队的脚步。7 月 20 日至 26 日,深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天后宫村,以 “知风识雨・低碳同行” 为主题,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周的气象科普与节能减排宣讲实践活动。他们用专业知识搭建桥梁,用青春热情点亮乡村,让科学防灾与绿色生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精心筹备,筑牢科普 “地基”
活动伊始,团队便与村委会深入对接,敲定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为主要场地,细致了解当地近 5 年气象灾害案例、居民年龄结构等信息。宣传组的同学一头扎进材料筹备中:核对展板数据时,特意补充本地台风、暴雨灾害实例;制作科普板时,将暴雨、雷电、台风的四级预警信号(蓝、黄、橙、红)绘成直观图解,配上 “预警含义 + 防御措施” 的通俗说明;节能减排板块则聚焦农户最关心的 “灌溉省水”“家电节电”,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拆解技巧。
考虑到村里老人较多,队员们还在科普手册中融入当地方言。为了让沟通更顺畅,团队还开展内部培训:专家结合南通夏季气象特点讲解灾害成因,队员们则模拟入户场景,轮流扮演村民与宣传员,反复打磨语言。
趣味宣讲,让知识 “活” 起来
“大家看这个蓝色预警,预示 24 小时内可能有台风;要是看到红色预警,那可得赶紧躲屋里,别出门啦!”7 月 22 日清晨的村广场上,小分队的同学指着气象科普板,结合播放的本地台风灾害案例视频,向围坐的村民讲解预警信号。视频里熟悉的农田、房屋画面,让村民们听得格外专注,有老人还掏出老花镜,凑近展板逐个辨认预警图标。
这是团队 “案例 + 视频” 宣讲法的生动实践。在 5 天的核心活动中,队员们每天准时在广场 “开课”。
双向奔赴,收获成长与认可
“以前看天气预报只知道要下雨,现在才明白黄预警、橙预警的区别,心里踏实多了!”。此次活动后,85% 以上参与居民能准确识别气象预警信号,60% 的农户掌握 3 项以上家庭节能技巧,老年群体对雷电避险等常识的知晓率提升 40%。
对队员们而言,这场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 “社会课”。从最初讲解时的 “专业术语卡壳” 到后来的 “唠家常式科普”,从面对老人沟通困难时的手足无措到用画图、手势顺利交流,他们不仅学会了将专业知识 “翻译” 成生活语言,更读懂了乡村的真实需求。“原来科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要蹲下来听村民说什么,再递上他们需要的知识。” 三下乡队员祖轩在实践日记里这样写道。
青春接力,让科普之树常青
7 月 27 日的总结会上,队员们梳理着实践中的点滴:补充的农业节能案例、完善的方言手册、记录的 “旧家电回收点少”“太阳能路灯维护” 等问题清单,都将成为后续优化的方向。
此次实践,不仅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挥气象专业优势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学子用知识反哺社会的具体行动。当青春力量遇上乡村需求,当专业知识融入田间地头,便碰撞出了助力乡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火花。正如队员们所说:“这场‘三下乡’,我们送出去的是知识,带回来的是成长,而留在村里的,是防灾的底气与低碳的希望。”(通讯员:祖轩、樊嘉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