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疆政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团队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彩课堂”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趣味性与文化传承,带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传统游戏的魅力,并在指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
“七彩课堂”从充满活力的户外开始。实践队员们化身“鸡妈妈”和“老鹰”,带领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玩起了经典的传统游戏——“老鹰捉小鸡”。操场上瞬间沸腾,孩子们紧紧抓住前面小伙伴的衣角,组成一条长长的“小鸡”队伍,在“鸡妈妈”的奋力保护下左躲右闪,躲避着“老鹰”的“突袭”。欢声笑语、惊叫连连此起彼伏,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奔跑的身影成为了夏日乡村最动人的风景。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更是一次生动的团队协作和反应能力训练,让孩子们在奔跑中释放天性,在互动中增进友谊,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向小朋友讲解教授制作步骤
手工课上,团队成员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芙蓉花的元素融入手工课堂,教孩子们用色彩鲜艳的扭扭棒制作美丽的“非遗芙蓉花”。队员们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芙蓉花的文化象征意义及其在传统工艺中的应用,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随后,队员们耐心示范,一步步指导孩子们如何通过弯曲、缠绕、组合等手法,将一根根普通的扭扭棒变成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的芙蓉花瓣和枝叶。孩子们全神贯注,小手灵巧地舞动着,粉的、红的、白的扭扭棒在他们手中逐渐绽放。当一朵朵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扭扭棒芙蓉花在孩子们手中“盛开”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堂手工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和创造力,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认识非遗、喜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古老的文化在童稚的指尖焕发新生。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半成品花瓣
本次“七彩课堂”活动是新疆政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带去了知识与欢乐,也让实践队员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实践团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助力乡村发展和儿童成长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臧光升
图片|陈格格
审核|李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