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陈晓琪 王钶菡 甄司渝 杨祺健 许伊桐)2025 年 7 月 16 日,广东医科大学“宁夏”三下乡服务队在后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青春启航”义教活动落下帷幕。这场融合心理疏导、非遗传承与科学启蒙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传授知识与技能,为社区学生搭建起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平台,让青春的力量在互动中启航。
心理课堂寻妙招
《享受孤独——与自己相处的小智慧》心理课上,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让大家区分孤独和孤单,引导孩子们说出孤独时会做的事,“看书、画画、打篮球……”孩子们踊跃互动,在随后的绘画环节,更是用画笔勾勒出独特的“孤独时刻”。一名小朋友绘出“太阳下买冰淇淋的小人”,童真笔触与积极表达,感染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从羞涩忸怩到敞开心扉,孩子们在分享中学会接纳独处,让心灵在对话中成长。心灵手作共舞,在画笔的舞动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被生动展现。这样的分享让其他孩子也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羞涩,逐渐敞开心扉,分享着自己独处的小秘密,也学会了独处整个教室被一种轻松又温暖的氛围包围着。
▲图为小朋友根据服务队队员指示绘画作图。何均烨 摄
脸谱勾勒英雄魂
《英歌舞脸谱创作——画出我心中的英雄》非遗绘画课志愿者先播放了一段潮汕特色英歌舞的视频,视频里演员们戴着色彩鲜艳的脸谱,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红色是忠勇,黑色显刚正,绿色藏勇猛……”志愿者同步展示脸谱样本,带大家解码色彩里的英雄密码。创作环节,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在白色的脸谱模板上一笔一划勾勒心中英雄,红黑绘战士、蓝白描谋士。“这英雄的眼睛真有神!”志愿者的称赞让一个男孩更加专注,又拿起画笔细细修饰,画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脸谱,是他心目中的“关胜”。志愿者在课桌间来回走动,时不时停下来指导学生调色、勾勒线条,教室里画笔摩擦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非遗科学铸魂,在脸谱的创作里,非遗的魅力得以彰显。一张张脸谱,是孩子们对英雄的想象,也是非遗文化在他们心中的萌芽。
▲图为服务队队员指导小朋友勾勒脸谱线条。李煜华 摄
实验探索医学秘
《医学现象初探 —— 模拟伤口处理与消毒》趣味科学实验课上,模拟道具一亮相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志愿者老师协同助教利用碘伏、棉签和纱布等工具,一步步演示消毒和包扎的过程,先用棉签蘸取碘伏,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然后用纱布盖住伤口,再用胶带固定。几种不同包法演示结束后,孩子们两人一组,拿着道具开始练习,起初紧张得手抖,在鼓励下渐渐熟练。志愿者在各组间来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小小医者。
▲图为服务队队员林佳德给小朋友纠正伤口包扎的操作。李煜华 摄
香囊藏满草药香
趣味课堂结束后,《中草药香囊DIY——驱蚊小卫士的秘密》课程紧接着展开,趁着中间下课,助教老师和下节课的主讲老师将早早准备好的草药分发下去。桌上摆满了艾草、薄荷、丁香等中草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志愿者先介绍了每种草药的驱蚊功效,然后给每个学生分发了小布袋和草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把草药一点点装进布袋里,一个个小巧的香囊,承载着孩子们的劳动成果。这些香囊带着草药香,也藏着孩子们的用心,成了他们亲手制作的“驱蚊神器”。心灵手作共舞,在香囊的制作中,手作的乐趣与草药的芬芳交织。
成果欢乐展
结课仪式,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里,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脸谱作品和香囊,五颜六色的脸谱和各式各样的香囊吸引了老师和家长的目光。墙上的屏幕播放着课程精彩瞬间,视频里有学生们在心理课上认真绘画的样子,有画脸谱时专注的神情,有做伤口处理时紧张又兴奋的表情,还有做香囊时开心的笑容。孩子们围在屏幕前,看着视频里的自己,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志愿者把孩子们自制的香囊以及脸谱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快乐的笑容蔓延上每个人的脸,党群服务中心里散发着草药的清香和欢乐的气息。大家一起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充满欢乐和收获的瞬间。
▲图为义教结课仪式的上课成果展示及合影。李煜华 摄
心灵手作共舞,非遗科学铸魂。这场义教活动,从科学的探索到自然的体验,从心灵的对话到文化的传承,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成为了此次义教活动中最动人的画面。那些充满创意的脸谱、带着清香的香囊,都成为了这个夏日里美好的回忆,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了成长。
撰文 | 陈晓琪
图片 | 李煜华 何均烨
一审 | 王钶菡
二审 | 甄司渝 杨祺健
三审 | 许伊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伊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