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山东科技大学星燧公益实践团在淮河路社区,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眼识骗局:反诈小课堂”,通过丰富的案例解析、互动演练和实用技巧,帮助孩子们练就识别骗局的“火眼金睛”。
本次课堂围绕“什么是诈骗”“常见骗术大揭秘”“识别诈骗‘魔法口诀’”“安全自护三步骤”“实战演练小剧场”等核心模块展开。在“什么是诈骗”环节,老师用“披着羊皮的狼”作比喻,生动解释诈骗就是骗子用谎言骗取钱财或隐私的行为,并结合“收到中奖短信要求交钱领奖”“网友以送游戏皮肤为由索要账号密码”等趣味问答,让孩子们快速理解诈骗的本质。
图为志愿者讲解什么是诈骗
针对青少年易接触的场景,课堂重点揭秘了多种常见骗术:网络钓鱼通过假红包链接、中奖弹窗诱导点击,窃取信息或扣费;游戏诈骗以“免费送皮肤”“代练升级”为诱饵,骗取账号密码和钱财;冒充熟人则利用信任,以“交资料费”“家人出事急需转账”等借口实施诈骗;还有隐藏恶意程序的扫码陷阱,如共享单车假二维码、零食袋里的“扫码领奖”卡片等。
活动中,为帮助孩子们快速识别诈骗,课堂总结了骗子的话术特征与“危险信号”:“不许告诉父母”“马上转账”“点击链接领奖”等可疑话术,与“请和家长商量”“官方渠道支付”等安全说法形成鲜明对比;索要密码/验证码、要求单独操作手机等行为,都是需要警惕的“红灯信号”。同时,“不轻信、不转账、快报告”的安全自护口诀,为孩子们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图为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记住防诈骗口诀
在实战演练小剧场中,通过“游戏好友借钱”“陌生来电声称家人出事要钱”等情景模拟,让孩子们现场学习应对方法: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拒绝,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必要时报警。课堂还设置了“反诈三连问”——“这件事能告诉爸妈吗?”“需要我偷偷转账吗?”“信息来自正规渠道吗?”,帮助孩子们快速判断风险。
活动最后,孩子们被鼓励设计“反诈安全海报”作为课后作业,以创意形式传播反诈知识。现场响起“火眼金睛识骗局,我是反诈小超人”的响亮口号,孩子们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同时提醒身边人提高警惕。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合照
此次“眼识骗局”反诈小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社区青少年筑起一道识诈、防诈、拒诈的“防火墙”。孩子们在情景体验中掌握了防骗口诀,在互动演练中提升了风险判断力,更在亲手设计海报的过程中将反诈意识转化为传播行动。山东科技大学星燧公益实践团表示,将持续把此类课程送进更多校园与社区,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反诈教育的覆盖面,让“火眼金睛”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又一项关键素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