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学生对国情的认知与理解,2025年7月17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爱店同筑梦,桂青有兴承”实践团,前往中越边境宁明县爱店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一次巡边踏查、开展一次主题团课、描红一次祖国界碑、重温一次入团誓词、开展一场理论宣讲等“五个一”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接受思政教育,体悟戍边初心。
探访历史遗存:聆听岁月深处的回响
实践团首日行程聚焦于那逢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基地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过去的石砌掩体结构。在遗址现场,2025年度青年先锋奖获得者潘武文同志向实践团成员进行了系统讲解。学生们在潘武文同志的引导下,实地察看了掩体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及其与周边山势地形的结合方式。通过观察石壁的材质、厚度以及内部通道的设计,实践团成员们对这类设施在当时环境下的实用功能有了直观认识。实践团成员随后在遗址内展开了互动交流,围绕所见所闻,分享了对历史情境的理解与思考。
丈量边境线:亲历守护者的日常足迹
随后,实践团在当地派出所民警和当地护边员的带领下,踏上了边境山区的巡护路径。这条全长约5公里的路线,连接着多个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地点,部分路段地形较为崎岖。行进过程中,民警不仅是引路人,更是生动的解说者。他沿途向学生们指认讲解了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植被分布情况,以及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对日常巡护工作的影响。成员们亲身体验到在复杂地形中行走的艰辛,对长期坚守在此、日复一日履行巡护职责的人员所付出的体力和毅力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
守护庄严标识:参与界桩维护实践
行程终点,一行人来到1213号界碑前。在民警的规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参与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界桩维护。维护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对界桩上镌刻的“中国”字样及编号进行描红。工作人员首先讲解了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维护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描红完成后,实践团成员自发组织,对界桩基座四周及小范围内的环境进行了清理,仔细拔除杂草,清扫落叶与碎石,确保界桩标识区域整洁肃穆,标识清晰醒目。
此次实践团的活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后的创新尝试,通过实地探访历史遗迹,成员们接触到了边疆地区过往的生存智慧与社群精神;通过亲身行走边境巡护路线,他们直观感受了边境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守护工作的日常状态;通过直接参与界桩维护,他们实践了守护国家庄严标识的具体行动。当青春的脚步踏上神圣的边境线,当年轻的手掌拂过庄严的界碑,家国情怀已如种子般深植心田。这堂边境线上的爱国实践课,必将激励学子们将爱国情、强国志化为报国行,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担使命,奋勇前行。(撰稿: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周思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