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长征路 推普筑梦若尔盖
——川护学子以“普通话+”赋能高原乡村振兴
近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红医传承 筑梦暖乡”推普志愿服务队,重走红军长征路,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3个乡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队创新“推普+”模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健康服务、红色教育、文旅发展、电商赋能、幼儿启蒙深度融合,为这片红色热土注入新的活力。
精准把脉,推普对准“痛点”。活动伊始,服务队深入牧区村寨、牧场帐篷,面向广大农牧民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使用需求与现状深度调研。队员们手持藏汉双语问卷,与牧民促膝长谈。“想把牦牛肉干卖到网上,但普通话说不好,介绍不清楚。”牧民卓玛措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像这样的深度访谈覆盖了2000余农牧民,发放推普资料800册。详实的一线数据揭示:语言障碍是制约当地特产销售、旅游服务和信息获取的堵点。队员袁晓强感慨:“推普,真是打开致富路、连接大世界的关键钥匙。”这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了明确方向。
文旅融合,牧场变身“语言课堂”。在风景如画的班佑村星空牧场,服务队创新推出“文旅融合推普”新模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巧妙嵌入旅游场景,打造沉浸式语言环境;通过设计“牧场探秘普通话任务卡”,开设“星空下词汇课堂”、“我是牧场代言人”旅游服务用语实训,深度绑定牧场生态与旅游服务场景。
健康同行,普通话守护生命线。在阿西镇、巴西镇与求吉乡,服务队将推普志愿服务与健康关怀深度结合,“手臂抬高,绷带这样缠绕……”急救技能培训现场,志愿者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手把手教牧民处理高原常见外伤、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步开设的“普通话高原健康小课堂”同样受欢迎,包虫病预防、个人卫生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普通话讲解,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以前听不懂医生的话,现在明白怎么预防了,真好!”牧民卓玛笑着说。
育苗护苗,童声唱响普通话。服务队深刻认识到“推普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将语言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当地幼儿园,“小牦牛,找朋友,普通话,手拉手!”孩子们在“雪山动物找朋友”卡片游戏中欢笑学习。《红星闪闪》双语手势舞更是点燃了热情,稚嫩的童声唱响普通话。志愿者王雨用温暖清晰的普通话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手工,“看到孩子们从害羞到主动说‘你好’‘谢谢’,特别有成就感。”浸润式的语言环境,悄然播下希望的种子。
云端赋能,乡音搭上“电商快车”。把握数字经济脉搏,服务队将推普阵地延伸至广阔网络空间。他们精心策划并协助牧民开展特色产品直播推介活动。“这是我们高原的牦牛奶粉,天然无添加……”在志愿者辅导下,牧民扎西泽让对着手机镜头,努力用普通话推介产品。让乡音与普通话在云端交响,有效打开了牦牛肉干、奶制品等特产的销路,为牧民增收架起“云端语言桥梁”,破解了地域限制,拓宽了致富门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动能。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青年对红军长征精神的青春接力,更是国家语委、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的生动基层实践。据服务队指导老师介绍,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农牧民的语言应用能力,更探索出“普通话赋能”新路径。下一步,服务队将与若尔盖县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普通话学习角”驻点、线上辅导、电商语言支持等可持续模式,让普通话真正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若尔盖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
文/图:康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