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童心中深植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让“两弹一星”伟大功勋的形象更加可亲可感,7月12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E路‘童’行”新信青年志愿服务队继续扎根育才社区,组织留守儿童及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开展了一场“‘两弹一星’精神薪火课堂之我的‘红星帽’”手工制作活动。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指导下,亲手制作象征光荣与使命的“红军帽”,在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中,感悟前辈的赤胆忠诚与坚韧品格。
精神引航:帽檐下的光辉故事
活动伊始,志愿者并未急于分发材料,而是拿起一顶提前制作好的“红军帽”,深情讲述其背后的意义。“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敬爱的‘两弹一星’元勋爷爷们奋斗的年代,许多科研工作者也常常戴着这样的帽子,在茫茫戈壁滩上、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它象征着纪律、责任和一颗为国奉献的红心!”志愿者轻轻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就像钱学森爷爷、邓稼先爷爷,他们怀揣着让祖国强大的梦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今天,我们也要亲手制作一顶属于自己的‘红星帽’,戴上它,学习爷爷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追梦的精神,好不好?”“好!”孩子们响亮地回答,小脸上写满了期待,眼神聚焦在那颗鲜艳的红五星上,仿佛看到了遥远戈壁滩上奋斗的身影。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儿童讲解制作军帽。王翊宁 供图
巧手共制:一针一线总关情
制作环节在温馨专注的氛围中展开。志愿者们将准备好的绿色卡纸、红五星贴片、安全胶水等材料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小老师们”迅速融入孩子们中间:“来,先把帽檐这样折好,用胶水固定住,就像科学家爷爷们做事一样,要仔细认真哦!”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轻声指导,手把手地帮年龄小的孩子对齐边缘、压实粘合。“贴红五星可是最重要的步骤!要把它稳稳地、端正地贴在帽子正前方,就像我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一样,永远坚定!”志愿者俯下身,耐心地帮孩子找准位置,确保每一颗红星都熠熠生辉。有的孩子动作快,志愿者便鼓励他们:“真棒!你就像个小巧匠!可以帮帮旁边的小伙伴吗?”小手拉小手,互助的氛围悄然形成。
“我想在帽檐里面写上‘我爱祖国’!”“姐姐,帮我写‘学习钱爷爷’!”孩子们兴奋地表达着心愿。志愿者们微笑着,或握着孩子的小手一起书写,或用清晰的笔迹工整代笔,将一句句稚嫩却炽热的爱国心语和崇敬之情,郑重地留在帽檐内侧。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共同制作军帽。王翊宁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社区儿童制作军帽。王翊宁 供图
帽耀荣光:童心向党立誓言
当一顶顶凝聚着心意与敬意的“红星帽”制作完成,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在头上。志愿者们细心地为孩子们调整好帽围,让每一顶帽子都妥帖端正。“立正!敬礼!”在志愿者的口令下,孩子们挺起小小的胸膛,模仿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用稚嫩的小手向帽檐上的红星敬礼,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自豪。“我是小小接班人,热爱祖国,学习榜样,不怕困难!”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用清脆响亮的童声齐声念出简短而有力的誓言,活动室回荡着传承的力量。志愿者们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张张戴着“红星帽”、眼神坚定的可爱脸庞,“红星闪耀在胸前,精神传承在童心!”一位志愿者动情地说。
图为全体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合影。王翊宁 供图
此次“‘两弹一星’精神薪火课堂之我的‘红星帽’”手工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动手实践和浸润式的情感互动,为育才社区的留守儿童和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搭建了一座通往历史的温情桥梁。新信青年志愿者们全程以引导者、协助者和伙伴的身份深度参与,在材料分发、步骤讲解、手把手帮扶、书写寄语、整理军容、引导宣誓的每一个细节中,将“两弹一星”精神内核,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孩子们的心手之间。看着孩子们专注制作的神情、成功戴帽的喜悦和敬礼宣誓的认真模样,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持续深耕精神传承教育的信念。这顶亲手制作的“红星帽”,将成为孩子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珍贵信物,激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通讯员 朱舒婷 宗瑛 丁丽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智羽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