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安徽农业大学 “竹基新材・智赋乡芯” 实践团队于 7 月 15日奔赴素有 “中国十大竹乡” 美誉的安徽省广德市,正式启动以 “以竹代塑” 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双重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技术交流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高校的环保理念与创新技术输送至乡村基层,为当地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广德市地处皖东南,坐拥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竹材生产与加工基地。据当地林业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该市已成功引入和保存优良竹种 390 余种,各类立竹活竹总量突破 200 万株,竹林覆盖面积达 88 万亩,年竹产业总产值稳居 140 亿元高位,竹产业已成为支撑当地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实践团队抵达后,首站便前往广德市竹编协会,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广德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广德市竹林
在竹编生产车间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正带领工匠们进行竹编原料处理,只见他手持特制刀具,将粗壮的毛竹、水竹依次经过破竹、去节、分层等 20 余道工序,原本坚硬的竹竿被精细加工成薄如蝉翼的竹条,最小的竹丝直径仅 0.3 毫米,每一根竹条都要经过高温蒸煮、自然晾晒等处理,才能保证不变形、不虫蛀。” 王师傅一边演示 “十字编”“人字编” 等传统技法,一边向队员们讲解竹编工艺的核心要点。实践队员们也纷纷拿起竹条,在工匠的指导下尝试基础编织,看似简单的挑压动作实则蕴含着 “经纬交错” 的力学智慧,不少队员在反复练习中深刻体会到 “慢工出细活” 的匠人精神。
▲图为竹编协会会长向同学们讲解竹编工艺品的构造
在协会展示厅,琳琅满目的竹编产品令队员们惊叹不已。协会会长向团队介绍了一款畅销的竹编礼盒:“这款产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传统挑一压一、绞丝编等编织技法,完整保留竹材天然纹理与质朴质感,同时在色彩搭配与造型设计上大胆创新,运用当下流行的低饱和度色系与简约几何造型又加入了时尚色彩,深受市场欢迎。据悉,协会已开发竹制包装盒、果篮等120余种产品,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就业,实现了“非遗传承+产业富民”的双赢。队员们与协会负责人深入交流,结合专业所学,为产品设计、电商推广等提出了创新建议。
▲图为广德市竹编协会竹编工艺品展示
交流环节中,实践队员们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产品设计等本科专业知识,围绕竹编产品创新提出多项建议:“可以尝试开发竹编包装,适配不同规格的农产品;建议开通直播电商账号,通过‘非遗技艺展示 + 产品销售’的模式拓展市场。” 协会负责人对这些建议高度认可,表示将尽快组织专题研讨,推动可行性方案落地。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当地竹产业龙头企业,调研“以竹代塑”技术的应用前景。广德市近年来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积极探索竹制环保产品替代塑料制品的路径。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了村民对“以竹代塑”产品的需求,并计划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可行性方案,为地方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这次活动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也意识到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团队队长表示。未来,安徽农业大学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大学生走进基层,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安徽农业大学学生与协会会长合影
撰写 | 朱明杰
图片 | 赵华勇 吴周含 朱明杰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张智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