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践团队行动主题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 (通讯员 李盼盼)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经济带,但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节水增效势在必行。推进农业节水,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更是守护母亲河生态的关键举措。2025年7月5日,河南科技大学取水兴农实践团队在周旭东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黄河流域的华沃农业,开展了以“青耕黄河水立方,节水增效下乡行”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创始人高国峰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节水兴农的实践路径。
▲图为沃华农业所处位置及基地介绍
洛阳地处黄河流域,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北汝河等水系纵横,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水情复杂多变,旱涝问题时有发生。虽然有陆浑水库等水利设施,但洛阳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某些时段,干旱情况依然可能出现,水资源紧张局面不容忽视,节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沃华企业的节水实践,为洛阳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高国峰是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沃华企业的创始人之一。2020年至今,他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将种植规模从1800亩扩展至40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丹参、决明子等作物,其中中药材占比超60%。他特别提到,企业通过合作社模式运营,吸纳山西、焦作等地经验丰富的技术员,积极引进返乡创业青年人才,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与精细化管理的结合。尽管创业初期曾面临500多万元的亏损,但通过品种优化(如抗病朝天椒)和市场细分(药厂供货与高端出口并行),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去年,华沃农业还为平顶山育种1500多亩,带动150余名村民就业,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为实践团与企业创始人交谈
周旭东老师表示,学校长期关注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种子培育、生物防治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例如,我们研发的抗旱小麦品种可减少灌溉需求,这与华沃的节水实践不谋而合。”老师强调,未来校企可深化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共同推广“丹参绿色种植”“生物防虫”等节水增效技术,为黄河水资源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图为实践团队实地考察节水灌溉设施
在参观环节,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华沃农业的节水实践:丹参田里,喷灌系统均匀洒落水珠,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仓储区内,各类化肥均选用绿色无污染产品,确保土壤和水源安全。在高国峰同志的带领下,企业所种植区域已普及喷灌、滴管等节水设备,大大减少了农业种植用水量。此外,高国峰特别介绍,企业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既保障了中药材品质,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节水与环保从来不分家。”一名队员感叹道,“当看到黄河水通过这些绿色技术滋养作物时,我们更理解了生态农业的深远意义。”
▲图为实践团参观沃华农业仓储间
此次走访,不仅让团队看到节水技术落地生根的成效,更感受到企业、高校与乡村协同发展的力量。未来,河南科技大学将继续携手华沃农业等企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节水增效的种子在黄河流域茁壮成长。正如高国峰所说:“每一滴水的节约,都是对黄河的馈赠。”让我们共同行动,以科技之力守护母亲河,以青春之名书写绿色篇章!
通讯员:李盼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盼盼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