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坑口谋新篇 美丽乡村绘未来 ——广东农工商职业学院“粤美坑口”青年突击队深入调研下寨村的致富秘诀

发布时间:2025-07-30 10: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翠玲、莫泳怡   阅读 9.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谢翠玲、莫泳怡)2025 年 7 月 23日清晨,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竹叶洒在蜿蜒的山路上,广东农工商职业学院 “粤美坑口” 青年突击队踏上了前往肇庆市广宁县坑口镇下寨村的旅程。该突击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春霞、谯飞和网络中心赖国鸿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藏在竹林深处的村落,探寻乡村振兴的奥秘。车子刚驶入村口,郁郁葱葱的竹林便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竹香。在下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淦芳同志的引领下,队员们沿着山间小径走进“吊丝丹”竹笋种植示范基地,一场关于“笋中之王”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图为下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淦芳介绍“吊丝丹” 竹笋种植示范基地情况

破局:林下经济的拓荒之旅

据黄淦芳书记介绍,曾经的下寨村深陷山林弃耕的落寞之中,大片的林地因为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而闲置。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经济发展的脚步在沉寂中愈发迟缓。

2024 年,天河帮扶协作的春风如约吹进了下寨村,并成功推动天河 —广宁产业共建重点种业“吊丝丹” 竹笋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落地。从田间到餐桌,“吊丝丹”竹笋走出了一条精准的产业路径,正式开启了下寨村从“林下探索”到“种业突破”的升级篇章。

解密:“笋中之王” 的独特禀赋

被誉为“笋中之王”的“吊丝丹”竹笋,本是广州天河区原沙河镇的三大特产之一,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便已远近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示范基地里,黄淦芳书记亲自向突击队队员演示“吊丝丹”竹笋的种植及挖掘要点,并向队员介绍“吊丝丹”竹笋的独特之处。“吊丝丹”竹笋笋体呈锥形,长约 20-30 厘米,重约 2-3 斤,它的金纹笋壳,在阳光下就像丝线垂坠下来,竹节光亮诱人,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图为黄淦芳书记为突击队员演示“吊丝丹”竹笋的种植关键要点

创新:生态循环的产业范式

为了让种植模式更加科学环保,下寨村村民们探索出 “竹笋 + 竹荪”轮作模式,形成了“种竹 —养荪 —肥林”的生态闭环。这种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为青皮竹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产业的韧性、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下寨村的特色产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更朝着品牌化、高值化方向稳健前行。

蝶变: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从 2017 年村集体经济不足 1 万元,到如今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弃耕山林的落寞萧条,到如今 “聚宝盆” 的生机盎然,下寨村的蜕变令人惊叹。这背后,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党群齐心协力的成效体现;是“百千万工程” 的扎实推进;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诠释。下寨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可以相得益彰。

展望:竹韵深处的锦绣前程

鉴于示范基地的喜人成果,2025 年,坑口镇顺势而为,将“吊丝丹”竹笋的种植版图从最初的 5 亩示范基地成功扩展至 100 亩。如今站在山间望去,连片的笋竹林在风中摇曳,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下寨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图为2025年下寨村扩种的100亩“吊丝丹”竹笋种植基地

面向未来,下寨村将继续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在创新探索中不断开拓发展路径,让竹韵深处的致富密码持续绽放光彩,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翠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