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舍利街太平村的征程。该团队以“一村一品”为重要视角,聚焦当地极具特色的黏玉米产业,展开了一场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旨在探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为助力太平村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为“一村一品”调研队合影
太平村黏玉米产业:村民的希望与发展瓶颈
太平村的黏玉米产业作为当地“一村一品”的典型代表,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在当地小有名气,也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壮大。
图为黏玉米地 白佳怡 供图
深入调研:团队探访产业各环节
南京财经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抵达太平村后,迅速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团队成员们秉持着严谨、务实的态度,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的种植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他们详细询问了黏玉米的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生长周期、产量以及销售渠道等情况。在交流过程中,种植户们向团队成员们倾诉了他们在种植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部分种植户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导致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不稳定;销售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本地市场,难以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且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图为玉米加工车间 哈尔滨特色小糯玉米 供图
除了与种植户交流,团队成员们还走访了当地的黏玉米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在加工企业,他们了解了黏玉米的加工工艺、加工规模、产品种类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在加工技术上还有待提升,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品牌影响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合作社,团队成员们与合作社负责人就黏玉米的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合作社在组织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精准献策: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南京财经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进行了集中研讨,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在种植环节,团队建议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定期组织种植户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以稳定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销售环节,团队提出要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提高太平村黏玉米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在加工环节,团队建议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 备和技术,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黏玉米产品,如黏玉米罐头、黏玉米淀粉等。此外,团队还建议加强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合作社在连接种植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
图为加工厂高温灭菌炉 哈尔滨特色小糯玉米 供图
实践出真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财经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太平村黏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也让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团队成员们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太平村黏玉米产业的发展情况,尽己所能为产业的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太平村的黏玉米产业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文| 白佳怡 铁拉里沙提 美合日努尔
图| 白佳怡 哈尔滨特色小糯玉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