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西外学子用青春暖流为银龄筑起AI反诈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5-07-31 04: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睿喆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通讯员 卢睿喆)讯在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联盟新城社区服务中心,一场特殊的课程悄然开始。讲台上,西安外国语大学“星昱九州”暑期实践调研团队的青年志愿者正全神贯注,台下近三十位白发“学生”目光专注,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这并非寻常的课堂,而是一场关乎养老安全的“数字保卫战”。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生活,一群年轻人正奋力为社区长者们筑起第一道智慧防线。

一、认知鸿沟下的危机:当“高科技”瞄准淳朴之心

“AI技术一日千里,可对很多老人来说,它既陌生又神秘,”志愿者们的开场直指核心。面对台下叔叔阿姨们混合着期待与困惑的眼神,志愿者们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科技洪流奔涌向前,部分老年群体因对新兴技术认知的相对滞后,正悄然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猎物”。这份认知的鸿沟,叠加其固有的淳朴与善意,使其在精心伪装的AI骗局面前尤为脆弱。防诈的第一步,是撕开技术的神秘面纱,让“黑箱”变得透明可感。

二、“破壁”时刻:一场直抵人心的防诈科普

志愿者们深知,晦涩的专业术语只会筑起高墙。志愿者们精心调制的“科普配方”里,一个轻松有趣的小视频率先登场,将AI的本质以最平实的方式呈现。当“人工智能”从虚无缥缈的概念,落地为生活中可感的技术,台下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

接着,新闻里那些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被“掰开了揉碎了”的讲。为何骗子专盯老人?志愿者们剖析得入木三分:技术认知的短板被恶意利用,善良的本性反成软肋。当AI诈骗的危害与防范的紧迫性被层层剥开,紧迫感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三、“眼见为实”的震撼:当神奇技术“打破次元壁”

“AI诈骗,说白了就是造假身份、声音、画面来骗钱!”志愿者们一语破的,辅以简洁图片,抽象概念瞬间落地生根。然而,最撼动人心的一幕随即上演——真实案例视频中,因逼真的声音合成、毫无破绽的“换脸”而痛失钱财的悲剧,让叹息声在会场此起彼伏。

震撼并未止步于屏幕。当志愿者们现场借助“豆包”工具演示AI实时变声,神奇的技术瞬间“打破次元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欺骗性,让叔叔阿姨们眉头深锁,倒吸凉气。技术不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真切悬于头顶的威胁。这一刻,反诈的警钟在每个人心中被重重敲响。

四、从认知到行动:守护养老钱的“防身法宝”

在系统拆解常见AI诈骗手法与经典案例后,宣讲聚焦于可操作的“生存指南”。实用的防诈工具与清晰的应对步骤被一一列出。会场内,老人们的反馈热烈而真诚: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手机镜头频频举起对准关键信息——知识正被急切地转化为自我防护的武器。

宣讲结束,一位阿姨立刻起身,带着一丝焦急拉住志愿者:“姑娘,国家反诈中心APP咋下啊?”志愿者快步上前协助安装。那指尖在屏幕上细致划过的瞬间,传递的不仅是操作指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承诺。这些知识,绝非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养老钱、捍卫晚年安宁的“防身法宝”。阿姨手机屏幕亮起反诈APP图标的那一刻,科技的温度驱散了诈骗的阴霾。

五、青春之桥:跨越鸿沟,共筑社区“防火墙”

这场深入社区腹地的AI反诈宣讲,远不止于知识的单向传递。它是一座由青春力量搭建的坚实桥梁,奋力连接起奔涌的数字浪潮与渴望安稳的银龄群体。青年志愿者们以热忱与智慧,努力拉合那道无形的“数字鸿沟”。

老年人不应在数字时代黯然掉队。年轻一代,正以责任为砖,以能力为浆,主动肩负起协助长辈跨越鸿沟的使命。这堂社区里的AI反诈课,是守护长辈钱袋子的务实之举,更是筑牢社区平安基石的集体行动。当青春力量持续注入,反诈科普的温暖阳光必将普照更多社区角落,为构建一个清朗、安全的数字社会注入坚定而绵长的希望——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科技浪潮中步履从容,安享岁月静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睿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