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非遗 “破圈”——中山 “艺新突击队” 以 “数字 + 文化” 激活社区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31 0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双丽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邓双丽) 近日,在广东 “百千万工程” 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艺新突击队” 以青春力量为笔、以非遗文化为墨,在中山城南、莲新等社区写下了 “校地协同赋能基层治理” 的生动篇章。这支青年团队创新探索 “非遗 + 数字化 + 多元服务” 融合路径,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山起湾金龙彩扎技艺融入社区生活场景,通过双语教学、环保实践、趣味普法、空间美化等多元活动,不仅收获了最高 92.7% 的居民满意度,更成功激活了社区治理的文化动能,为非遗传承与基层治理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 “青春样本”。

一、非遗为核:架起校地协同的 “文化桥梁”

“艺新突击队” 的实践起点,源于对社区需求的敏锐捕捉。团队聚焦基层治理中 “文化传承弱、服务匹配度低” 等痛点,以中山起湾金龙彩扎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为核心,联动英语教育、法律科普、视觉设计等专业力量,构建起 “非遗 +” 融合服务新模式。

实践之初,团队专程走访起湾金龙彩扎第五代传承人杨达华,深入学习彩扎工艺的历史渊源与制作精髓,并在其指导下完成首批体验创作。“传统技艺不能只藏在博物馆里,要让居民摸得着、学得会、记得住。” 团队成员的理念,与社区对 “文化赋能生活” 的期待不谋而合,为后续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中山起湾金龙非遗展示馆内彩扎作品 林伟琼摄

二、精准调研:用数据锚定社区 “真实需求”

为让服务更 “对味”,团队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区不同年龄层居民开展精准调研,累计回收有效问卷 300 余份。数据画像清晰显示:75% 的儿童期待 “英语 + 手工” 融合课程,71% 的居民呼吁推动社区微更新(其中 83% 明确希望美化井盖),67% 的受访者盼着普法活动更具互动性。

这些数据成为活动设计的 “指南针”。团队围绕 “非遗传承、环境美化、趣味普法” 三大方向,将高校专业优势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确保每一项活动都 “从居民中来,到居民中去”。

三、多元实践:让非遗在社区场景中 “活起来”

依托调研成果,“艺新突击队” 在近日开展了四项主题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突破传统圈层,融入社区日常。

活动一:非遗双语夏令营

7月7日,由彩扎传承人杨达华与英语专业志愿者联合授课,30 余名儿童在沉浸式双语环境中完成彩龙制作。课堂借助 PPT、视频等数字化工具拆解工艺步骤,课后通过社区公众号展示作品,让孩子们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同时,深入理解 “龙文化” 背后的非遗内涵。活动满意度高达 92.7%,成为家长口中 “最有意义的暑假课”。

图为传承人杨老师为小朋友们讲授非遗彩扎知识 黎逸康摄

活动二:环保彩扎“变废为宝”课堂

7月11日,以 “变废为宝” 为主题,指导亲子家庭用废旧纸盒、塑料瓶等材料制作彩扎作品。团队用短视频记录创作过程并通过线上传播,既传递了生态理念,又让传统手工焕发环保新义,活动满意度同样达到 92.7%。

图为”变废为宝“课堂上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梁译文摄

活动三:彩扎普法小站

7月12日,聚焦邻里纠纷、家庭权益等社区高频法律问题,法学专业成员成立法律援助小组,设置 “一对一” 咨询区,发放龙元素设计的彩扎风格普法手册(含电子版及二维码链接),搭配粤语讲解与金龙主题展板,让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 “有温度、易接受”。活动满意率达 81.2%,不少居民感慨:“这样的普法,我们听得进、记得牢。”

图为祁安苑法律咨询现场 黎逸康摄

活动三:金龙井盖彩绘

7月13日下午,由视觉传达专业小组成员设计金龙、祥云等非遗主题图案,吸引了不少社区儿童共同参与井盖涂鸦。4 处完成 “微更新” 的井盖,不仅成为社区里的 “网红打卡点”,更让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显著提升,活动满意度达 87.2%。

图为井盖彩绘现场 黎逸康摄

四、成果亮眼:青春力量激活社区共治动能

据统计,此次实践累计服务居民 400 余人次,覆盖城南、莲新两个社区,让非遗文化真正从 “书本里” 走进 “生活里”。除了高满意度,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形成了 “可持续服务机制”:普法手册与龙元素展板长期留存社区,双语非遗课、环保手工等活动被纳入社区常态化计划,“艺新突击队” 也获颁社区荣誉证书。

图为城南干部给团队代表颁奖 马绮琪摄

“活动接地气、有新意,为我们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活力。” 城南社区党委委员刘炳强的评价,道出了社区的心声。这种 “高校专业 + 社区需求 + 文化载体” 的模式,不仅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更让居民从 “旁观者” 变成了社区治理的 “参与者”。

五、未来展望:让 “文化治理” 惠及更多社区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落实 “百千万工程” 的重要实践,“艺新突击队” 的探索验证了青年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 “非遗 + 数字化” 路径,一方面通过直播教学、线上展厅等形式扩大非遗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更多社区的合作,将 “双语教学、环保实践、趣味普法” 的融合模式复制推广,让青春智慧持续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社区土壤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通讯员:邓双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双丽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