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福州,暑气渐浓,但福州市鼓楼区琼河社区与福州市台江区祥坂社区的活动中心里却因“青言新语·健康中国”实践队的到来而充满了别样的温暖与活力。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实践队,分别于7月7日、7月8日,为社区的儿童和老年人带来了意义非凡的公益活动,用专业与爱心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送上了健康与安全的“守护符”。
国安在心护万家,守护健康筑基石
7月7日上午。药学院“青言新语·健康中国”实践队走进福州市鼓楼区琼河社区,开展了一场集国防教育与健康科普于一体的主题宣讲活动。活动以“七七事变”为切入点,实践队成员通过历史影像资料与生动讲述,重现了那段艰难岁月,让社区居民深刻感受到国防安全对国家存续、人民安康的重要意义。他们结合当下国际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国防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更呼吁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以实际行动践行保家卫国的使命。
在健康科普环节,队员们针对社区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预防、夏季养生等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还现场演示了应急救护技能,发放健康手册。社区居民纷纷驻足参与,既有白发老人认真聆听历史故事,也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学习急救技巧,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急救培训强技能,小手童心护生命
7月7日下午,琼河社区活动中心变身为热闹非凡的“小小急救训练营”。“青言新语·健康中国”实践队的大学生们在此为30多名社区儿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急救”安全教育活动。活动以“小手学急救,童心护生命”为主题,创新性地将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术(CPR)这两种重要的急救技能融入情景教学与趣味互动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了关键的救命知识。
利用“剪刀(脐上两指)、石头(握拳)、布(包住拳头)”口诀,实施海姆立克急救;跟着《小星星》的节奏完成30次标准按压,还模仿AED语音提示进行操作。这样的情景教学,让孩子们在故事中直观感受急救的场景和操作要点。
实践队还精心设计了“急救小超人”闯关挑战,包含多个互动环节。“判断大师”环节通过动画帮助孩子们区分窒息与心脏骤停;“手法训练”让孩子们用特制玩具体验不同急救手法;“情景模拟”中,孩子们分组完成“先海姆立克后CPR”的连贯救援;“家庭课堂”则鼓励孩子们录制教学视频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所学。
社区医院的王医生观摩后评价,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让两种重要急救法产生了1+1>2的效果,尤其教会孩子先判断再施救的逻辑,十分难得。实践队后续将制作“儿童双急救”动画教程,并联合社区开展月度复习活动,助力孩子们将急救技能内化为“第二本能”。
政策解读接地气,服务指南保平安
7月8日上午,祥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座无虚席,“青言新语·健康中国”实践队在这里为社区老年人举办了一场“银龄健康政策解读会”。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队员们特意放慢语速、放大字体,使用福州方言进行讲解,让“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队员们以“身体健康就是给儿女最好的礼物”为引子,结合老人们熟悉的看病经历,针对老年人关心的慢性病管理,重点介绍了居家腹膜透析服务,称其“就像家里请了个‘电子医生’,儿女在外工作也放心。”
现场发放的《老年健康服务手册》设计贴心,字号放大至三号,重要政策用红色标注,还附上了各医院老年门诊预约电话。
互动环节中,队员们耐心解答老人们的各种疑问。对于“高血压药能不能在社区医院开?”的问题,详细说明分级诊疗政策;面对“智能设备不会用怎么办?”的困惑,现场演示操作步骤;针对“子女不在身边怎么就医?”的担忧,介绍“银龄就医绿色通道”。
从国防教育的“历史课”到急救技能的“实践课”,此次活动既既传递了家国情怀,又送去了实用知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更要守护好当下的和平与健康。接下来,“青言新语·健康中国”实践队还将继续走进更多社区,用青春力量架起知识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让健康理念和责任担当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