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莹 图片:吴莹 薛聪 尹冠佑) 7月12日至22日,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文昌市铺前镇华能隆丰小学,为当地农村儿童开展了为期11天的暑期科普支教活动。活动旨在提供科学启蒙,提升儿童科学素养,为他们打开接触科学、培养兴趣的窗口。
▲图为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在文昌市铺前镇华能隆丰小学合影留念 尹冠佑 摄
实践团紧扣文昌地域特色,在当地支持下挖掘资源,精心设计8门科普课程。课程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涵盖海洋环保科普、以科学视角解读海南自贸港建设、结合自然拓印实践提高海南植物多样性认知以及森林生态与濒危动物保护等主题。活动着力将海南科技文化及自然科学知识融入教学,提升儿童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及对家乡生态资源的认同。
▲图为华能隆丰小学学生在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完成传统技艺——植物拓印 薛聪 摄
为深化基层科普认识并优化实践,该实践团于7月19日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航天科普馆调研。通过系统参观和听取讲解,团队深入了解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重大成就与航天精神内涵。
▲图为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在文昌市航天科普馆合影留念 吴莹 摄▲图为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在航天科普馆参观学习,在展品前驻足细览 吴莹 摄 作为“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项目的重要环节,调研成果随即转化为实践行动。7月21日,该团队在文昌市华能隆丰小学组织航天科普特色课堂,将航天知识讲授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实践团成员李颖以“万户飞天”故事导入,讲述神舟系列任务及航天员事迹。为增强科普趣味性,课堂设计了绘画环节中,学生在实践团指导下创作航天主题风筝,绘制星球、宇航员等形象。
▲图为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李颖在文昌市华能隆丰小学进行航天知识的基层科普 吴莹 摄
此次系列科普活动不仅帮助华能隆丰小学学生拓宽了科学视野,加深了对生态保护、地方发展与航天科技的理解,更体现了海南大学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结合专业所学服务基层、助力乡村科教发展的实践路径。
▲图为华能隆丰小学学生在海南大学海德书院椰韵绘彩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绘画航天主题风筝 吴莹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