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宁波工程学院“宁波金银彩绣社会实践队”的4名学生前往东海之滨的西江古村,开展以“宁波金银彩绣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金银彩绣这一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路径,为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经济振兴的结合收集一手资料、探索可行方向。
实践团队首先进入西江古村的鄞州艺术馆,系统了解该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艺术馆内陈列的作品中,金银丝线与五彩丝线交织形成的立体效果,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表现力。传承人沙金珠向学生们介绍了金银彩绣的针法类别、操作要点及色彩搭配逻辑,学生们通过影像设备记录下技艺细节,为后续的资料整理和相关分析积累了基础素材。
▲图为金银彩绣艺术馆内展出的精美绣品
在与沙金珠的交流环节,实践团队围绕技艺传承的实际情况展开提问。沙金珠介绍了从事传承工作以来遇到的具体问题,包括技艺学习周期长导致的传承断层风险、年轻从业者招募难度大等现实挑战,同时提及近年来借助乡村旅游发展获得的展示机会。她表示:“金银彩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需要延续下去的文化责任,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的价值。”通过交流,学生们了解到,西江古村已将金银彩绣作为特色文化项目,通过作品展示、技艺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成为带动当地餐饮、零售消费的途径之一。
实践活动期间,学生们在沙金珠的指导下进行了金银彩绣基本针法的实操练习。从穿线、起针等基础步骤开始,逐步掌握平针、盘针等入门技法,最终完成了小型绣品的制作。这一过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技术要求,对金银彩绣的制作难度和工艺特点形成了更具体的认知,也体会到技艺传承所需的耐心与专注。
▲图为宁波工程学院学生采访传承人
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观察,学生们就金银彩绣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在产品设计方面,他们认为可将传统图案中的吉祥纹样与现代审美结合,开发适用于家居装饰、服饰配饰等场景的产品,拓展应用范围。在传播方式上,建议利用短视频平台、线上展厅等数字化手段,扩大受众群体,尤其是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此外,学生们还提出可设计针对游客的简易体验课程,通过短时间参与加深对技艺的了解。
此次实践活动形成了多类成果,包括记录技艺流程的视频素材、整理传承人口述内容的访谈记录,以及一份包含产品创新思路、传播推广方案的实践报告。报告中提出的具体建议,为当地探索金银彩绣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西江古村负责人表示,将对实践团队提出的建议进行研究,结合古村发展规划,探索金银彩绣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结合的具体路径。
▲图为宁波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参与实践记录合照
宁波工程学院的此次社会实践,为学生搭建了接触传统技艺的平台,使他们在实地调研中深化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理解。通过与传承人交流、参与技艺实操,学生们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与发展潜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结合,为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青年视角的思路,体现了社会实践在连接校园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中的桥梁作用。作为宁波地方传统技艺的代表,金银彩绣的传承发展需要持续的实践探索,此次活动为这一过程注入了来自高校的观察与思考,也为学生们未来参与文化保护与乡村发展相关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通讯员 薛欣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欣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