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通讯员冯梓铭 基国颖)2025年7月7日下午3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泰州市斜桥社区活动室,开展两小时沉浸式诗词科普活动,让30余名社区儿童在轻松氛围中感受诗韵之美、科学之趣。
从“名利醉”到“道中醒”的精神启迪
在活动伊始,主讲人李婉婷以韩湘的《答从叔愈》开场。通过逐句解析、讲解创作背景,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涵。她先用白话讲述写作背景,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诗词的创作原因;再领读正音,随后把“名利醉”“道中醒”拆解成“抢红包”“坚持早起”等生活小例子,引得孩子们会心大笑。
在教学的过程中,李婉婷并不是一味的自顾自讲述,而是让大家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她不断抛出问题,台下小手林立,答案童真却深刻。对于 “骇、砥、障、澜”等对小朋友们学习有难度的字,李婉婷也做了进一步的讲解。志愿者们把写有“骇、砥、障、澜”等字的卡片藏在书架、椅背、窗帘后。一声令下,孩子们四散寻找,找到后需大声认读并组词造句。两轮游戏下来,原本陌生的十几个生字全部攻克。
2025年7月7日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学习生字词。高鑫慧供图
游戏环节结束后,李婉婷切换PPT,展示屹立在长江中的“小孤山”航拍照。“人言此是海门关……江山有此障狂澜。”她指着照片解释“海门关”与“砥柱”的由来,两处“海门关”一南一北,一扼长江支流入海,一锁黄河尾闾出洋,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国沿海防御与商贸的兴衰。孩子们仿佛看见江水拍岸的壮阔,朗读声不自觉高亢起来。
从火箭构造到“神舟”升空的探索
诗词环节结束,屏幕上出现“航天”二字。志愿者用十分钟讲述火箭构造、卫星分类、中国空间站故事,并播放“神舟”升空短片。快问快答环节中:“航天器分哪两类?”“载人航天器有哪些?”孩子们举手抢答,气氛热烈。
2025年7月7日,团队成员讲解航天知识。高鑫慧供图
除了对知识的讲授,本次实践活动还包含了手工环节。李婉婷现场示范折窗花:对折、画纹、剪弧、展开,一朵六角雪花跃然掌上。孩子们跟着步骤操作,彩纸翻飞。有些小朋友剪的不太熟练,志愿者帮忙修齐,再轻轻展开,一朵朵完整窗花让小朋友们笑得眯起了眼。二十分钟后,活动室彩带飘飘,窗花铺了一桌。
活动尾声,朱琴蹲在孩子中间采访。“你最喜欢哪个环节?”“寻宝!”“为什么?”“像探险,还能学到生字。”其中一名孩子说到:“原来诗里的‘砥柱’真的在长江里,古人写诗也讲科学。”家长们在一旁频频点头。
下午五点,全体孩子和志愿者排成两排,举起窗花和月亮模型。“咔嚓”一声,笑容被定格。此次实践团队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两颗种子——一颗是传统文化的根,一颗是科学探索的芽。本次活动把古典诗词、地理知识、航天科普与手工创作融为一体,用创新方式传递知识,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也为高校青年提供了服务社区的生动课堂。“诗韵探行,雅句传薪”团队将继续走向更多角落,继续把诗词与科学的种子播向更多社区,让文化与科学的魅力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高鑫慧 通讯员 基国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