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伍书影 杨奕轩)为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怀化市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宝藏职业
▲舒脉英展示合作台账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路径与实践经验,7月14日下午,“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马家村红色生态记忆农庄,对职业经理人舒脉英开展了一场调研访谈。
访谈中,舒脉英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从退捕渔民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型故事。她谈到,为了响应退捕渔民上岸政策,同时带动退捕渔民及本村残疾人就业,受省政府办公厅驻村领导邀请,她选择成为乡村职业经理人。
通过此次访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舒脉英坚持采用传统方式制作腊肉等产品。同时,她还负责指导退捕渔民操作、拓展销路等工作。舒脉英认为,退捕渔民转型职业经理人,不仅实现了个人的职业重生,更将渔民对本土生态的熟悉度、对乡村的深厚情感融入农庄管理中。舒脉英也为大量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基层治理
▲图为宋海同实践团合影
7月16日,“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聚焦基层治理开展调研,深入探寻乡村治理的“沅陵模式”。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宋海,麻溪铺镇人民政府统战委员李晓军,马家村干部陈文清参与此次访谈。
实践团了解到,四年来,马家村以方针为指引进行乡村治理。而且其通过设立“幸福协会”“积分超市”,增强民生福祉。同时,马家村中药材、黄桃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乡村面貌实现巨大变化。
会上,陈文清深度解析了“沅陵模式”的实施背景、现存问题,以及“一约三会”机制的运行方式。实践团成员切实体会到“沅陵模式”在整合资源、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方面的显著优势,也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模式给乡村注入了强大活力。
产业发展
7月17日,“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次关于产业发展的实地调研。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地当前的产业发展状况,并对当地产业链的形成情况作初步考察。马家村支部书记宋海参与此次调研活动。
宋海介绍了近年来沅陵县为推动产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出台关于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百亿产业链的实施方案。同时,沅陵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农村环境及其他相关项目。通过此次访谈,调研团队了解了关于马家村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信息。
▲图为宋海进行产业发展讲解
随后,在宋海的带领下,调研组实地参观了马家村的产业基地。为响应沅陵县的产业政策,马家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竭滩茶和中药材产业。目前,该村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药材和茶叶产业链,并建立了相关产业基地。在宋海的带领下,调研组参观了竭滩茶产业园。该园已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茶叶加工基地,并配备了相应的产业设施。据介绍,该产业园计划持续发展,寻求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影响力。
医疗健康
为发展专业优势,了解马家村实际医疗水平,7月9日至17日,“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医疗健康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以问卷为主,同时结合村医访谈开展。调研小组从个人生活习惯、当地医疗能力评价、中药材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为增强问卷深度,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组内成员对每日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及时修改问卷内容。调研组成员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村民对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普遍给予积极评价,但当地仍存在看病价格偏高等不足之处。
▲图为实践团调研医疗健康情况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调研小组也与当地村医进行了面对面访谈。结合当地特色,调研组成员着重与村医探讨了以中药材为核心的特色医疗发展问题。成员从访谈中了解到,当地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这些本土草药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实践团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了此次医疗健康调研活动。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了解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以及认识到当地医疗资源短板。
心理健康
为了解当地居民的心理健康状态,7月7日至17日,医学部“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心理健康调研活动。
▲图为实践团调研医疗健康情况此次调研面向马家村的广大居民,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整理此次调研活动的有效问卷并撰写报告。他们发现,怀化市沅陵县的居民的抑郁严重度指数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处中等水平:约有44%的被调查居民无抑郁倾向,但有约40%的居民有轻微的抑郁倾向,16%的居民有中度或重度的抑郁倾向,心理健康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帮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马家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后续调研工作的开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产业发展的脉络到医疗健康的温度,从心理健康的关怀到基层治理的活力,实践团的调研足迹,既是对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度解码,更是青年学子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产业、治理、民生共同编织的生动图景。乡村的发展既需要政策的春风,也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的深耕——无论是扎根土地的村干部,还是转型突破的职业经理人,亦或是守护健康的基层医者,他们都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书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