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棵梭梭树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实践团 在甘肃民勤交的第二年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7 07: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建文 孔天琪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罗建文 孔天琪) 2025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社会实践团时隔一年再次奔赴甘肃省民勤县腾格里沙漠,开展防沙治沙实践与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响应"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号召。

▲图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实践团成员合影

民勤治沙记:以青春之笔书写绿色答卷

绿脉筑梦实践团在民勤腾格里沙漠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防沙治沙工作,吃在沙漠,住在沙漠。实践团主要工作内容是维护梭梭树幼苗。刚种下的梭梭树苗一般需要经过三年、每年3-4次的维护才能够自主成长。维护梭梭树苗主要通过挖坑、浇水和回填三个步骤,围绕在距离幼苗根部10-15cm的位置挖坑保证水能够尽量在坑里蓄积渗到幼苗根部,再通过回填减少水的蒸发,保证浇水效果。实践团每天早晨5:30天刚亮就起床出发,趁着早晨温度适宜希望能够多干些。经过实践团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累计维护梭梭树幼苗1.2万余棵。“第一次知道在松软的沙地上挖坑竟如此费力,第一次体会维护一棵幼苗需要挖坑-浇水-回填的严谨工序。”实践团一年级成员孔天琪感叹道。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收工返回沙漠基地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成员在挖坑

在维护梭梭树苗之余,实践团参与到网上直播助农,用青年话语传递民勤故事,共帮助销售蜜瓜5000余单。同时,实践团还协助当地人民完成捡瓜条,摘瓜,撕地膜、搭帐篷等农事劳作。通过丰富的实践内容,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了民勤日常防沙治沙工作的艰辛,深刻领悟到民勤人"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治沙智慧。每一个蓄水坑的挖掘,不仅是对抗荒漠化的实际行动,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都成为这片沙地上最美丽的青春印记。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成员直播助农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成员协助瓜农摘瓜运瓜

探生态之路,悟治沙精神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民勤的每个人和每处地方都有着防沙治沙的影子。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民勤防沙治沙故事,感受“勤朴坚韧、不畏艰辛、众志成城、久久为功”的防沙治沙民勤精神,实践团有幸采访到全国三八红旗手、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姜莉玲,扎根荒漠19年的治沙代表马俊河以及共青团十九大代表、“95后”青年治沙人仲麟。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采访仲麟

“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回来建设家乡。”仲麟向同学们讲道,“种树初期面临巨大的困难也缺乏支持,但始终保持一腔热血,通过不断努力和抓住机遇,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采访马俊河

“治沙要随时代变化,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人才。”马俊河前辈强调,“不要被条条框框限制,人生有无限可能。”马俊河还提及曾参与研发的植树机器人项目,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充满期待,“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或许会有新突破。”

“新生力量已经把生态建设融入到个人的使命中,不单单说是你们栽了多少棵树,更重要的是传承的‘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精神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与姜莉玲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于本次社会实践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与姜莉玲合影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民勤从"沙进人退"到"沙退绿进"的生态奇迹,走访调研了民勤县收成镇蜜瓜交易中心、蜜瓜馆、节水科技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瑞安堡、防沙治沙纪念馆、红崖山水库以及时光廊道等标志场所。从蜜瓜电商的现代化农业,到瑞安堡古建筑里的生存智慧;从节水科技馆的智能灌溉系统,到治沙纪念馆里的铁锹蓑衣——民勤用7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教科书。这里每一株梭梭都在讲述,生态治理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民勤人用行动做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回答,用汗水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殷殷嘱托。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参观民勤县防沙治沙纪念馆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参观收成镇蜜瓜交易中心

绿脉筑梦社会实践团用诗情装点沙漠绿洲,用艺术点亮民勤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让 “希望、创新、艺术赋能” 的故事,在沙乡久久流传。

为助力民勤县当地文化建设,实践团同学发挥兴趣特长,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用画笔绘就民勤治沙故事,用诗行歌颂民勤治沙精神。实践团积极响应民勤“大学生画民勤” 墙绘艺术创作活动,在红崖山水库防浪堤上完成6幅主题墙绘,以艺术形式生动展现民勤生态风貌与治沙故事,留下了独属于民勤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深厚友谊。另外,实践团联合民勤县当地举办首届AI沙漠诗会,通过"科技+生态"的融合形式,颂扬民勤治沙成就,吸引全国十余所高校青年参与,赢得强烈反响。

 

▲图为图为民勤县第一届AI沙漠诗会现场

▲图为绿脉筑梦实践团在红崖山水库防堤坝开展墙绘

绿脉筑梦实践团和民勤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实践团于去年离开民勤返回学校便成立了种林宣讲团,走进江苏溧阳中小学开展民勤防沙治沙故事的宣讲活动,将甘肃民勤的“梭梭树”种子撒向全国各地。今年,实践团也带着溧阳市中心小学孩子们的祝福木牌奔赴民勤,让孩子们的希望陪伴梭梭树幼苗共同成长,架起距离2000公里的生态文明传播桥梁。

▲图为溧阳市中心小学孩子为梭梭树苗写的祝福

“拥有向下扎根的力量,方得向上生长的繁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实践团连续两年的坚守,让1.5万余棵梭梭树在民勤的沙地上扎下了根,也让他们从治沙的“新手”变成了“老友”。每一株梭梭树苗的维护,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却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地体会到:每一株幼苗的成长,都是对“勤朴坚韧、不畏艰辛、众志成城、久久为功”的防沙治沙民勤精神最好的诠释。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信念,让民勤的绿色故事在青春的脚步中延续。

撰文 | 罗建文 孔天琪

图片 | 夏亲偎 宿艺怀 张华旭 汤瀚景

审核 | 罗建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丙瑄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