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陈思颖、叶昕洼、陈尚仪)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佛山大学管理学院稻香实践团走进江门市横江村,围绕“红侨新韵——红色文旅品牌赋能横江村高质量发展”主题,协助当地举办“七一”主题村晚,并开展乡村儿童书签创意活动,为侨乡古村注入青春动能与文化活力。
村晚搭台,群众唱戏,红色文化焕发新光彩
6月30日晚,横江村广场灯火璀璨、热闹非凡,一场由村民自编自演、实践团协助策划的“七一”主题村晚在雨中精彩上演。晚会以“红侨新韵”为主线,融合红色文化、侨乡风情与乡土特色,节目内容涵盖舞蹈、合唱、朗诵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横江村深厚的红色底蕴与独特的侨乡魅力。
稻香实践团成员李谭豪、吴雪慧担任晚会主持人,两位成员深入研读村史资料,精心打磨主持词,力求在语言表达上实现红色主题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实践团不仅参与了节目排练,还承担了直播技术支持工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上同步传播。此次直播点赞量破 9 万次,评论数达 700 余条,观众数达到 2000 多人次,既突破地域限制,吸引众多线上观众的关注,又有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助力横江村文化 “破圈” 传播。
晚会节目如《十谢共产党》《稻香》《红色的七月》等,紧扣时代主题,传递党的声音,展现村民幸福生活,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晚会尾声,稻香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及表演队共同唱响《歌唱祖国》,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对文明村镇建设的认同感与参与感,更凸显了乡村晚会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新风、凝聚乡村发展合力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村晚活动 邹汶芮供图
书签绘乡情,童心筑文明,文化振兴润物无声
7月2日,稻香实践团走进横江村文明实践站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书签绘乡情”创意手工活动,带领4至10岁的乡村儿童制作纸质书签,用画笔描绘家乡风貌,记录乡土记忆。
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祠堂飞檐、稻田风光、童趣图案等元素融入书签设计,创作出一幅幅富有乡土气息的作品。活动不仅激发了儿童的艺术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播下文化认同与文明乡风的种子。
▲图为书签活动 邹汶芮供图
青年赋能量,文化促振兴,乡村发展添动力
此次系列活动是佛山大学稻香实践团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协助举办村晚、开展文化课堂,实践团以青年视角讲好乡村故事,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发展,助力横江村在红色文化传承与侨乡资源活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横江村黄伟明书记表示:“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创意和活力,更是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稻香实践团以晚会演出与书签制作活动为实践载体,在与村民的深度互动中,更加了解横江村的历史脉络、民俗风情、红色故事及村民的精神风貌,体察到乡村文化的深层肌理与文化基因。这一系列实践经历,有效激发了稻香实践团成员的创造活力与设计灵感,进而构思并推出了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系列文创产品,包括融入村史元素的主题文创光栅卡、结合乡村风貌的创意明信片等,为横江村文化 IP 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青年视角与创意方案。
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代表,稻香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青年担当,为横江村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乡村实际,探索更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持续贡献青春之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增曼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