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帆,以智为桨 —— 炎刘镇 “三下乡” 实践记

发布时间:2025-07-27 00: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立足 张文熙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近日,当最后一片漆扇的颜料在夕阳下干透,当智能车的马达声渐渐隐入暮色,为期五天的炎刘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悄然落幕。但那些清晨太极的呼吸节奏、香囊里草药的清香、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却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这场以 “爱润童心・智慧启航” 为主题的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成长与责任的深刻修行。(通讯员 何立足 凌兴)

初到炎刘镇时,我总在思考:我们能为这里的孩子带来什么?直到《趣味智能车》课,看到孩子们围着拆开的智能车套件,七嘴八舌讨论 “车轮为什么会转”,我才明白答案 —— 我们带来的不是 “标准答案”,而是打开世界的 “钥匙”。实践队设计的“太极晨练 + 晨读启智 + 主题课堂 + 下午拓展”全流程教学,像一场精心编织的成长网:清晨的太极让孩子们在呼吸间学会专注,晨读时的《论语》选段让传统文化的韵律浸润心灵。

在传承文化的课堂上,我看见了比知识更珍贵的东西 —— 文化认同的萌芽。《中药植物识别》《中医养生小常识》等特色课程课堂上,孩子们识别常见草药,了解了不同草药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同时,学生亲手制作传统香囊,在制作过程中,学习了香囊中各种香料的功效以及中医的养生理念。传统工艺的魅力,从来不是复刻古物,而是让孩子们在创作中看见自己的根。

科技启蒙的课堂,藏着乡村教育最生动的可能性。编程课上,原本担心 “代码” 会让孩子们却步,没想到他们用学习的编程思想设想出“会报时的小闹钟”“会提醒喝水的小程序”我突然意识到,乡村的孩子从不缺创造力,缺的是让想象落地的机会。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搭建一座桥 —— 让他们知道,课本里的公式可以变成智能车的轨迹,实验室的原理可以点亮生活的角落。

这场实践像一面镜子,照见乡村教育的现状,也照见我们的责任。那些课堂上的欢笑、实践中的专注、离别时的不舍,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当我们用爱心搭建平台,用智慧点亮兴趣,每个孩子心中的种子,终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而我们,会带着这份感动继续前行 —— 因为真正的 “三下乡”,不是结束于离开的那天,而是开始于我们决心把这份初心,变成长久坚持的那一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